摘要◆近年来,牡丹江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把黑龙江建成国家对俄沿边开放桥头堡、枢纽站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沿边近海、生态优良,与俄罗斯滨
近年来,牡丹江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把黑龙江建成国家对俄沿边开放桥头堡、枢纽站”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沿边近海、生态优良,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的优势,深入实施“贸旅牵动”战略,全面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全力推进沿边开放转型升级,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城市,取得丰硕成果。建成了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开通了借助俄远东港口转运国内东南沿海“出境不出口”陆海联运大通道,境内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提升到1200万吨,过客能力达到250多万人次,9个境内园区和在俄投资建设的6个境外园区互为基地、互为市场、互为补充,特别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被习近平副主席誉为中俄地方合作的典范。2011年,牡丹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04亿美元,其中对俄贸易额实现53.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8.2%,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江市成为全国46个“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牡绥地区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开发区域,绥满沿边开放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着眼未来发展,牡丹江市将科学把握中俄地方合作更加紧密的开放特征,积极抢抓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俄互办“旅游年”和APEC会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等重要机遇,坚持以意识先导、合作先导、产业先导引领开放先导,以牡绥地区统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不断赋予“贸旅牵动”的新内涵,全面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四篇文章”,加快打造“五个中心”,保持在东北亚开放合作中的先行地位。
一是打造内外互动、连锁加工的大基地。立足推进对俄资源能源合作,深入开拓俄罗斯市场,充分发挥牡丹江长期培养起来的企业家队伍的作用,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加快乌苏里斯克等境外合作区和林木、矿产资源、农业开发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跨境连锁加工模式,拓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功能,创建东宁中俄地方合作示范基地,推动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在俄重油、纸浆、铁矿砂、木材等资源进口落地精深加工上实现新突破,在机电、服装鞋帽、家具建材出口向俄腹地延伸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扩大境内境外协调互动、跨境连锁加工规模,全面实现过埠增值。
二是打造南联北开、辐射内外的大通道。围绕发展流量经济,推进东宁口岸界河桥和牡绥、东边道铁路建设,争取哈牡和牡佳铁路改造、东乌国际铁路对接、引俄罗斯宽轨进穆棱,加快牡丹江机场迁建扩建。全面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和国内长吉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合作,强化与绥满沿边开放带各城市的对接,畅通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西连满洲里、辐射国内外的陆海和铁海联运通道,不断放大物流中心集聚辐射功能。
三是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大平台。着眼于为中外企业扩大对俄经贸合作营造环境、提供服务,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提升贸易层次、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境外市场体系,加快境内绥阳黑木耳、牡达等外向型市场建设,推动商贸业全面开放。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方向,高质量办好木博会、黑木耳节、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会等展会,开展经贸信息、货运代理、融资担保等服务,鼓励各类加工、商贸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连锁服务机构,放大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
四是打造展示形象、推动合作的大窗口。经贸合作促成“手牵手”,人文交流促进“心连心”。把发展四季旅游作为展示城市对俄合作形象,全面加强对外交往的重要载体,突出抓好恒大集团镜泊湖世纪旅游城和镜泊小镇建设,构建中心城市与镜泊湖、雪乡、口岸“一城三区”大旅游框架,打造国内外人流聚集的目的地和中转站,把牡丹江建成APEC会议直通车城市。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城市人文交流,广泛开展科、教、文、卫、体等多领域合作,密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往来,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共赢。
责任编辑:沈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