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西夏区总面积1129.3平方公里,东起包兰铁路,西至贺兰山口轴线,南临永宁县,北接贺兰县,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市辖区。下辖2镇7街,18个行政村、64个社区,有行政事业单位123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416个。常住人口449975人(城镇人口408933人、农村人口41042人),城镇人口占比90%以上。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降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6.0%。 ──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西夏区是宁夏大中专院校聚集区,有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6所,在校学生近15万人,宁夏地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21家,共享装备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所,上海交大(银川)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4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区,被认定为自治区首批县域创新改革试点县(区)。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银川市委、市政府引进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园区围绕“一中心、一基地、一新城”战略构想,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互联网+”产业,已签约入驻各类创新型企业400余家,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中心16家、重点实验室18个,成为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主阵地”;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依托中电科物联网基础设施、西北节点暨数据交易中心,基于IDC数据加工处理平台,建设容灾型大数据中心、央企数据副中心,着力打造抢占大数据产业链中高端的数字经济园区,打造千亿产值的科技新城。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西夏区交通优势明显,辖区有银川火车西站、银川铁路南货运站,包兰铁路纵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与其接轨,特别是按照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银川站是银西铁路、包银铁路、巴银铁路、太中银铁路和包兰铁路始发终到站。借力“高铁经济”,西夏区积极争取建设银川火车西站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打造综合化、门户化、零换乘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区,抢抓银川—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机遇,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化物流港,总投资8600万元的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海关监管区封关运行,银川至天津港“西部快线”开通运营,创新打造公铁海“一站式”“一票制”“一箱到底”联运模式,推动粮食、水产、电子、整车进口等功能性口岸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在银川聚集,走向中东中亚。 ──着力打造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保护生态环境政治责任,坚决抓好贺兰山东麓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成立宁夏首家贺兰山生态资源保护法庭,完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2公里范围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遗留矿坑修复和渣台复绿3300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110国道绿化提升、镇北堡镇云山砂坑生态修复等工程,新增造林6.79万亩,完成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绿化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57%,昊苑村被评为“全国森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