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02°17′32″~102°41′37″,北纬24°08′30″~24°32′18″区间,东与江川区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县交界,北与昆明市晋宁区接壤。距省会昆明88千米。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昆磨高速公路和昆玉铁路、玉蒙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是泛亚铁路东线、中线和昆曼、昆河高速公路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的交汇区域。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玉溪与通海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 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1.33%。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达,玉溪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350余千米,河网密度0.35%,水资源年均总量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 500多种。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红塔区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数为2 348.7小时,日照率53%。霜降从2018年11月27日始至2019年2月7日止,共73天;全年降雨131天,降雨量671毫米。年内冬季阶段性低温天气明显,低温霜冻较常年略偏重;春夏干旱较常年偏重。 红塔区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先秦时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俞元县。蜀汉时为建宁郡俞元县地,两晋时为晋宁郡俞元县地。隋时置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贞观年间置求州,红塔区即为所属。玄宗时,云南为南诏控制。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以澄江为河阳郡,郡下辖温富州。温富州的设置使红塔区在历史上开始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宋代大理国时为河阳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隶属澄江府,明清沿袭。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改新兴州为新兴县,管辖范围未变。民国2年,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更名为休纳县;国民5年,休纳县更名为玉溪县。1950年1月1日,玉溪县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9月9日,更名为玉溪市(县级),1997年12月13日,改为玉溪市红塔区(县级)。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02.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6%。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0%,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9.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贡献率为83.0%,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贡献率为14.0%,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2:61.7:36.1。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336元,比上年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