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概况。临城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91余万人(农村人口10.74万人)。
行政区划。临城县是河北省邢台市辖区,北与石家庄市赞皇、高邑两县交界,东与邢台市柏乡县、隆尧县接壤,南与邢台市内丘县毗邻,西隔太行与山西相望,正可谓“横跨两省、连接两市、五县通衢”。下辖5镇3乡、220个行政村、6个社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自然地理。临城县属山区县,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西部最高峰海拔1508米,东部最低海拔为38.7米,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5.4%、49.8%和14.8%,山区丘陵占比达到85%以上,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临城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4.2%。临城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温13.5℃,年均降水量605毫米。临城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煤、铁、石灰岩等战略资源集中,已探明有煤、铁、石灰石等27种,其中煤储量约1.52亿吨,花岗岩储量1亿立方米,石灰岩9.7亿吨。
历史沿革。西汉初年置房子县,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房子县改称临城县,此后直至清代,临城一直隶属赵州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临城县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仍辖临城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始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临城县属冀西地委,后改太行第一专区(专署驻邢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临城解放,仍属太行一专区。1958年11月,临城县并入内丘县。1961年7月,隆尧县、柏乡县辖区从内丘县析出复置临城县。
历史文化。临城是千年古县,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县史。汉代这里是有名的丝绸之乡,唐宋时中国丝绸闻名世界,南以四川江津蜀锦为最,北以临城著名,“房子绵”列为贡品,故有“北国江津”之称。临城是邢白瓷发源地之一,当时所产的邢瓷是中国最早的日用细瓷,与越州青瓷以“南青北白”蜚声中外,又称 “邢瓷故里”、“白瓷源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文保所所长张志忠被评为国家非遗“邢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名人。历代名人荟萃之地,李乂(字尚真,唐朝刑部尚书)王鬷(字总之,宋朝枢密院知事)乔壁星(字文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从二品,被称为“明代天下第一清官”)名标青史。临城是红色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冀西游击队曾在临城西部山区驻扎和战斗,老一辈革命家朱德、邓小平、秦基伟、杨秀峰、向守志等曾在这里转战生活,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8万群众有1万多人参军,近两千名烈士英勇牺牲,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卓越贡献。
名胜古迹。临城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集洞、山、湖、林为一体,是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多个“国字号”荣誉。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中国十大著名洞穴排第7名,被誉为“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博览园”。国家森林公园蝎子沟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天台山以丹霞地貌为特色,为5亿年以前造山运动形成的沉积岩,是沉积岩学的天然博物馆,被誉为“沉积岩野外实验室”。岐山湖、绿岭核桃小镇等景区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临城境内发现仰韶、龙山、先商等遗址62处,其中拥有邢窑遗址、普利寺塔、补要村遗址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7处省级文保单位。邢窑遗址发现最早,保护最好,研究成果最多,建有中国首家邢窑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322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获得“中国邢窑工艺传承创新示范县”称号。普利寺塔是我国惟一保存的北宋方形密檐式仿木砖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调》、“临城赵云故里传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运输。临城县区位优势明显,北距北京市350公里、石家庄市78公里,南距邢台市54公里,郑州340公里,属于省会半小时经济圈和冀南经济圈。交通便利畅通,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太行山高速、红旗大街、107国道穿境而过,临城镇内火车站直达北京、石家庄等都市,从县城15分钟可直达高邑高铁站,全市首家新能源电动公交系统实现城乡全覆盖。交通便利畅通,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公路通车里程达1029.819公里,全县初步形成了以二级以上公路为主框架的“六纵六横”大交通格局。
国民经济。临城县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全力抓投资、上项目、壮产业、促发展,先后荣获中国薄皮核桃之乡、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七大“国字号”品牌,被评为“河北省泵阀产业名县”“河北省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北省军民融合示范园区”。2024年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7亿元;生产总值完成26.94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亿元,增长4.7%;限上企业零售额完成1.33亿元,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7276元、8470元,分别增长3.9%、6.8%。
县域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县聚心聚力“工业立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攻坚年、跨越赶超发力年”工作要求,坚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手抓,精心培育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在做大绿色建材产业方面,立足石灰石资源开发—熟料加工—粉磨站建设—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依托中联、金隅冀东两大国有企业,对全县建材产业进行了重组整合,邢台金隅冀东被评为河北省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总投资1.24亿元的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水泥熟料产能近700万吨,发展了明鑫装配式建筑、奥亿智慧住宅、吉泰河山城市地下管廊构件及绿色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等高端建材建材企业,全县规上企业发展到17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占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在做强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工业泵、不锈钢等高端产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大力扶持青城科技、农临捷泰、聚能钢结构等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拥有规上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税收860万元。在加快发展新材料方面,引导圣博硬质合金、新驰碳化硅、高富氮化硅等新材料产业做大规模、升规入统,积极推进高展新材料、英迪新材料高温涂料项目建设,促其尽快投产达效。目前,全县规上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税收1500余万元。
发展规划。临城县大力实施追赶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工业提速、城建提质、旅游提效、乡村振兴提标“四大攻坚”行动,做大做强绿色高端建材产业集群,打造“一轴两心四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凤凰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力打造冀中南投资热土、京津冀旅游目的地、最美太行山水、宜居乐业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