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招商视频
毕节市
地区
贵州省 > 毕节市
浏览量
15
发布于
2024-05-23 10:27:23
区县介绍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总面积 2.69 万平方公里。辖七星关区(市辖区)、大方县、黔西市(市代管)、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正县级)等 8 个县级行政区划和 1 个管理区。共辖 135 个镇、91 个乡(72 个民族乡、19 个非民族乡)、53 个街道,计 279 个乡级行政区划。居住汉族、彝族、苗族、白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蒙古族、满族等 54 个民族。2023 年,全市常住人口 673.18 万人。 责任使命特殊。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毕节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人民生活十分艰难,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亲切关怀下,在时任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下,1988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毕节试验区。2014 年 5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批示,赋予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的历史使命。2018 年 7 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为新时代试验区改革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2021 年 2 月 3 日至 5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第一站就来到毕节,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给毕节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特别关怀和亲切慰问。历史文化悠久。秦时为蜀郡属地,汉为益州所辖,晋属益州、朱提郡,唐代置牂牁、乌撒部,宋代置罗氏鬼国辖乌撒部、毗那部,元代、明代分属水西宣慰司等部,清置大定府(州),民国时期为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毕节专员公署,1970 年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2011 年底撤地设市。1936 年 2 月,红二、红六军团在毕节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夏曦、钱壮飞、吴正卿等革命先烈和许多红军战士血洒毕节、长眠于此,毕节五千多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民族风情浓郁。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白族山歌节等民俗活动别具一格,苗族蜡染、彝族剪纸等民族工艺古朴典雅。多个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古剧《撮泰吉》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彝族舞蹈《铃铛舞》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苗族舞蹈《滚山珠》荣获多项世界级民族民间舞蹈奖项。能源资源富集。气候凉爽怡人,年平均气温 13.4℃,夏季平均气温 22℃,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大空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 60 余种,查明资源储量且具有开采价值的有 42 种。其中煤、铁、铜、铅、锌、稀土保有资源量位列全省第一,煤矿保有资源量 325.53 亿吨,占全省保有资源量的 40.70%,有“西南煤海”之誉;水能资源富足,年平均降水量 849─1399 毫米之间,地表水资源总量134.87 亿立方米,市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总流量 128.2 亿立方米;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国家 5A 级景区 2 个、4A 级景区 11 个。享有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 区位优势明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杭瑞、厦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贵、隆黄等铁路贯穿境内。2023 年,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36652.63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171.78公里(不含飞雄机场高速)。全市水域总面积约 400 平方公里,水运通航总里程 399 公里。 民生不断改善。2023 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 93.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1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6.4%。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67.44 万人,比上年增长 4.7%。其中,企业职工 45.5 万人,增长 6.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88.64 万人,增长 0.4%。失业保险参保 34.63 万人,增长3.4%。工伤保险参保 80.98 万人,增长 15.0% 。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89.41 万人,比上年减少 9.64 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保 41.15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748.26 万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县城及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44.3 万吨/日,比上年增长 8%,污水处理率达到98.39%,比上年提高 0.35 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230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54.18 亿元,增长 3.6% ;第二产业增加值 580.69 亿元,增长 3.1% ;第三产业增加1167.16 亿元,增长 6.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4.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