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
欢迎光“临”业兴家“安”
临安区
欢迎光“临”业兴家“安”
【地名由来】临安区是太湖水系的源头,位于杭州市西郊,距杭州市区46千米。“临安”作为县名由来已久,据旧志记载,临安县建置始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时称临水县,县治在高虹镇高乐村。西晋太康元年(280),因境内临安山而更名临安县。清乾隆《临安县志》载:临安山位于“县西南十八里”,“高一百丈,周二十三里,《太平寰宇记》云:‘县取此山为名’”。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建炎三年(1129),杭州为行在所,升杭州为“临安府”。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府(杭州)。“杭州”当时称“临安”,有三说:一是寓有“君临即安”之意;二是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三是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1996 年12 月28 日,临安撤县设市。2017 年9 月15 日,临安撤市设区。 【区树银杏】银杏,别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属裸子植物。以“活化石”著称的银杏,在中生代侏罗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而野生状态的银杏仅零星分布于西天目山海拔300米~1200 米地带和山谷中。1978 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7 卷《裸子植物卷》载:“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的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林木。”2004 年第3 期《中国国家地理》载:“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浙江西天目山尚残存少量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的银杏。”西天目山上有银杏244 株,其中,最负盛名的银杏被称为“五世同堂”,有22 株,位于海拔960 米的开山老殿下方约50 米处,它是西天目山的一个知名景观。临安银杏古树颇多,全区各镇街均有分布。龙岗镇千顷塘1 株银杏高20 米,胸径1.1 米,树龄1300 余年。湍口镇勤丰村1 株银杏横卧小溪,5 根分支向溪中平伸,形成“卧银杏”,树龄500 余年。清凉峰镇乾山村两株银杏高28 米,冠幅20 米×15 米,胸径1.2米,树龄1000 余年。1986 年1 月19日,临安县人大常委会八届十一次会议通过议案,把银杏树确定为临安“县树”。此后,市民广泛种植,1987 —1989 年,全县种植银杏24 万株。银杏叶还被用作中国首届森林风景资源博览会会标和临安广播电视台台标。
【人口状况】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4.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5人,其中男性人口26.90万人,女性人口27.4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8.20(以女性为100)。人口出生率5.8‰,死亡率8.1‰,自然增长率-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少数民族】全区有少数民族39个、民族村5个,少数民族人口1100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9%,其中畲族457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1.54%。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是“小聚居,大散居”,以畲族为主,部分畲族人员保留畲语为日常交流用语,少量少数民族人员能唱山哈歌。以湖南、贵州、四川、广西为主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以婚嫁形式到昌化镇、岛石镇、龙岗镇、太阳镇、高虹镇、板桥镇、青山湖街道、锦城街道等安家落户。全区有清真拉面馆16家、清真羊肉串经营商16人。【荣誉称号】1986 年9 月,临安县被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100 个基础教育先进县之一。1988 年11 月,临安县被国家教委宣布为“全国扫除文盲100 个先进县”之一。1993 年12 月8 日,临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1993 年,临安县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4 年,临安县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6 年3 月,临安县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1996 年7 月,临安县被林业部列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1998 年7 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临安市“中国山核桃之乡”称号。2000年4月11日,临安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0 年4 月,临安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山核桃之乡”。2000 年12 月,临安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 年8 月,临安市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2001 年9 月,临安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3 —2006 年,临安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2006 年8 月2 日,临安市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06 年10 月,临安市再次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2007 年5 月10 日,临安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2007 年11 月21 日,临安市被中国科协列入“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008 年4 月20 日,临安市被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评审委员会、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会、搜狐财经4 家单位评为2007 年度中国“金融生态市”。2009 年2 月,临安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2009 年9 月18 日,在第二届中国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临安市获“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称号(县级城市组)。2009 年9 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临安市“中国山核桃之都”称号。2010 年2 月10 日,临安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0 年5 月,临安市入选“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2010 年7 月30 日,临安市再次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2010 年10 月23 日,临安市获“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称号。2010 年10 月28 日,临安市成为“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2010 年12 月,临安市再次被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2010 年12 月18 日,在第三届中国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临安市获县市级“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2011 年4 月8 日,临安市获“中国竹笋美食之都”称号。2011 年7 月15 日,临安市获“国家生态市”称号。2011 年12 月28 日,临安市获“中国工具五金生产基地”称号。2012 年11 月10 日,临安市被中国林产业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装饰纸之都”称号。2012 年12 月8 日,临安市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2 年12 月13 日,临安市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13 年9 月1 日,临安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 —2012 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4 年3 月18 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钟表协会联合评审通过,临安市被授予“中国钟表配件之乡”称号。2014 年7 月,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上,临安市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称号。2014 年7 月,在第二届美丽中华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会上,临安市被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称号。2015 年12 月,临安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6 年11 月,临安入选“两化深度融合”国家试点区。2017 年9 月21 日,临安区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8 年9 月26 日,临安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18 年10 月8 日,2018 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公布,临安入选“2018 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8 年12 月30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上,临安区获“2018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称号。2019年1月13日,在第六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上临安区被评为“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2019 年4 月,临安区在全国第二届“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中被评为“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域城市”。2019 年7 月26 日,临安区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县”。2019 年12 月31 日,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2020 年4 月14 日,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2020年6月8日,临安区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区县”。2020 年8 月26 日,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市、区)”。2020 年10 月19 日,临安区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单位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2020 年11 月2 日,临安区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2020 年11 月27 日,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市、区)”。2021 年3 月5 日,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 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2021 年5 月,临安区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2021 年7 月27 日,临安区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2021 年8 月,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2021 年11 月,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2021 年12 月,临安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市、区)”。
【地形地貌】临安属江南地层区中江山至临安地层分区,境内地层自元古界震旦纪至新生界第四系,除中生界三叠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缺失外,均有发育;区域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作用,构成境内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境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西北多崇山峻岭,深沟幽谷;东南为丘陵宽谷,地势平坦,全境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西北。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在1000 米以上,东部河谷平原海拔在50 米以下;西部清凉峰海拔1787 米,东部石泉海拔仅9 米,东西海拔相差1778 米,为浙江省罕见。境内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交错分布,大致可分为中山—深谷。低山丘陵—宽谷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形态,中山(海拔1000 米以上)面积占5.4%,中低山(海拔800 米~1000 米)占8.8%,低山(海拔500 米~800 米)占18.3%,丘陵岗地(海拔100 米~500 米)占57.4%,河谷平原(海拔100 米以下)占10.4%。 【气候】临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613.9 毫米,降水日158 天,无霜期年平均为237 天,受台风。寒潮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立体气候明显,从海拔不足50米的锦城至1506 米的天目山顶,年平均气温由16℃降至9℃,年温差7℃,相当于横跨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气候带。 【山脉水系——天目山脉】临安境内山脉分北。南两支,北支为天目山脉,南支为昱岭山脉。天目山脉为浙江省主干山脉仙霞岭北支,由江西怀玉山经安徽黄山逶迤入境,横亘境内西北部,总体走向从西北向东南,西起浙皖边界清凉峰(海拔1787 米),东至临安与余杭交界的窑头山(海拔1094 米)。其主脉自清凉峰向东北逶迤,有龙塘山(海拔1586 米)。长坪尖(海拔1226米)。马啸岭(海拔1502 米)。百丈岭(海拔1334 米)。纤岭(海拔1014 米)。千顷山(海拔1347 米)。照君岩(海拔1449 米);支脉纵横,有柳岭(海拔730 米)。芦塘岭(海拔885 米)。尖山岭(海拔853米)。康山岭(海拔948 米)。滴水岩(海拔1217 米)等。 主脉经道场坪(海拔963 米)向东北后,地势下降,有桐关岭(海拔536 米)。千秋关(海拔398米),至老虎坪地势回升,即为并峙区境北的东。西天目山。西天目山(海拔1506 米)和东天目山(海拔1479 米)双峰之北,与安吉交界,东去有龙王山(海拔1587米)。仰天坪(海拔1248 米)。平顶山(海拔1109 米)。茶叶坪(海拔1141 米)。草山(海拔1122 米)。大山岭(海拔988 米)。木公山(海拔1059 米)。红桃山(海拔1029 米)。窑头山(海拔1095 米)等,山势向东趋低,自与余杭区交界的径山起,山势渐成尾闾,消失于杭州湾和杭嘉湖平原之间。 【昱岭山脉】昱岭山脉在境内西南部。自清凉峰始,沿浙皖边界向南延伸,经石耳尖(海拔1172米)。过昱岭(海拔508 米)至搁船尖(海拔1477 米)折东,有雨伞尖(海拔1459 米)。大岭塔(海拔1446 米)。牵牛岗(海拔1489 米),大岭塔至牵牛岗一线北侧,在区境内有大明山千亩田,主峰海拔1280 米,北坡为七峰尖。自大明山东去,山势稍降,散布为海拔1000 米以下山峰。至洪岭。马山之间,有和尚坪(海拔1082 米)。扁担山(海拔1061 米)。留尖山(海拔1135 米),从西向东呈带状隆起,绵延4 千米后,山势趋缓,为海拔500 米左右的丘陵。 【低山丘陵】低山丘陵在区境中部。南部。东部,为天目山脉和昱岭山脉的延伸,南苕溪。中苕溪。天目溪。昌化溪切割而形成大片低山丘陵。南苕溪流域:为区境内主要低山丘陵区。干流自太湖源镇的临目。杨桥。浪口以下;支流锦溪自玲珑街道的夏禹桥以下,地势开阔,山丘低缓;也有平地拔起的如大王山(海拔560 米)。米积山(海拔407 米)。九仙山(海拔392米)。玲珑山(海拔358 米)等;锦城街道横溪。横潭以下,至青山湖街道,为全区最大的河谷小平原,沿溪有华石岩(海拔125 米)。功臣山(海拔157 米)。安国山。石镜山(海拔92 米)。琴山(海拔139米)。鹤山(海拔236 米)。公山(海拔311 米)。母(姥)山(海拔171米)。青山(海拔150 米)。大涤山(海拔299 米)等。 中苕溪流域:高乐。横畈以下,亦属低山丘陵,并有河谷小平原。高虹镇与锦北街道之间有双林山(海拔413 米)。 天目溪流域:各支流自西天目。藻溪。太阳以下,经於潜镇郊至潜川。乐平,形成大片丘陵宽谷与河谷小平原。有於潜的甲子山(海拔419 米)。鹤山(海拔453米)。绿筠坪(海拔140 米)。凰山(海拔298 米)。地风山(海拔261米)。方元的乌金山(海拔368米)。西菩山(俗呼仙人岩,海拔417 米)。乐平的白云山(海拔711米)等。 昌化溪流域:自龙岗经昌化至河桥一段,两岸稍阔,多海拔200米~300 米低山丘陵。闻名的有昌化镇北的武隆山(海拔340 米)。境南低山丘陵与淳安。建德。桐庐延伸而来的千里岗低山丘陵连成一片,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石灰岩。石英岩等,因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亦多奇峰异洞。 【水系概况】境内主要溪流有东苕溪,主源南苕溪,主要支流中苕溪,属太湖水系;分水江主源昌化溪,主要支流天目溪,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溪流均发源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脉,上游段多峡谷,坡陡谷深流急,中下游段处低山丘陵,地势较平坦,多河谷平原。
【中苕溪】位于区境东北部,为东苕溪主要支流,属长江水系。发源于高虹镇石门与安吉县交界的青草湾岗。主峰海拔1073.9 米。溪源自美岭坑起,东南流经石门。高虹。横畈,于下塘楼出境,又东流经长乐至汤湾渡由左岸汇入东苕溪。全长47.8 千米, 比降17.9‰,流域面积185.6 平方千米。1999年12 月,上游水涛庄村兴建中型防洪工程水涛庄水库,总库容2888 万立方米。中苕溪主源猷溪自美岭坑向东南流经大山村。石门。水涛庄,至高乐汇仇溪,称中苕溪。猷溪长22.5 千米,处中低山深谷区。大山至龙头舍间,溪底巨石相接;龙头舍至拜节庙间,溪宽约30 米,两岸崖石壁立;拜节庙至大仁寺间,谷形狭窄蜿蜒,唯水涛庄段河谷宽阔,在55 米~200 米。下城折经安村,至勾山脚汇白水溪;东流于下塘楼出境。 【天目溪】纵贯区境中部,为分水江主要支流,属钱塘江水系。发源于西天目山北与安吉县交界的桐坑岗,主峰海拔1506 米。自天目山镇牯牛塘起,由北向南,流经西天目。绍鲁。於潜。堰口。塔山。紫水,于紫溪汇昌化溪,南入分水江。溪长58 千米,流域面积761.5平方千米,比降21.8‰。 天目溪主源东关溪长36 千米,比降33.7‰,集水面积173.3平方千米。自牯牛塘南流经平溪。后院,至钟家村汇西关溪,至白鹤村汇正清溪;经交口。绍鲁,于双溪口汇丰陵溪,下称天目溪。过於潜镇,至摇车桥汇藻溪,南山坞汇太阳溪(交溪),龙头畈汇古竹溪,逸村汇竹岭水,小溪口汇竺溪,麻车埠汇中塘水,至紫溪汇昌化溪后入分水江。 【昌化溪】位于区境西北部,为分水江主源,属钱塘江水系,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笔架山,主峰海拔1385 米,于岛石镇西舍坞入境。干流流经新桥。岛石。大峡谷。龙岗。昌化。河桥。潜川。紫溪纳天目溪后至七坑段,称分水江(原称天目溪)。昌化溪全长106.9 千米,比降8.6‰,流域面积1440.2 平方千米,其中境内长93 千米,流域面积1376.7 平方千米。青山殿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45.4 立方米/ 秒。主源昌北溪(昔称后溪。巨溪),溪源自安徽省山支岭流至岛石镇西舍坞入境,至倒龙山称后溪,汇仁里溪后称昌北溪。至呼日塘汇银坑溪,至兔川稍下汇上溪;东南流至太平桥汇桃花溪,荞麦岭脚汇柘林坑溪,东南流至地塔村合溪汇入;至汤家湾汇昌西溪,下称昌化溪。昌北溪全长67.9 千米(境内长54 千米), 比降12.3‰,集水面积385.5 平方千米(境内330.5 平方千米)。 汤家湾东南流至九坑桥汇龙潭坑溪,白牛桥汇沥溪;至七里桥汇黄干溪,油车里汇平渡溪;流经昌化镇东汇虞溪,童婆桥汇紫溪,至云浪下汇锦坑溪;至白下有昌南溪汇入,东南至坑口汇悉山水,青山殿阴山汇马山溪,至紫溪与天目溪汇合,下称分水江。1957—1995 年青山殿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7200 立方米/ 秒(1969 年7 月5 日),最小流量0.95 立方米/ 秒(1978 年9 月8 日),最高水位64.51 米(1969 年7 月5 日,吴淞高程系,基面52 米),最低水位52.11 米(1971 年7 月29 日)。正源昌化溪,支流天目溪。昌化溪与天目溪于紫溪汇合口至乐平七坑,为分水江境内河段。紫溪东南流至倒水坞纳紫坊水;至乐平下纳沈家。里坞水,七坑上纳七坑水,东南流出区境。全长8千米。河道平坦。开阔,落差2米。昌化溪和天目溪会合口河道宽171 米。七坑以上集水面积(含昌化溪。天目溪)2275 平方千米。支流有紫坊水。里坞水。沈家水。七坑水。
【历史沿革】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先人在临安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出土的石斧石刀,为境内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距今约10万年;新石器时期的石器残件。陶器残片和磨制工具等多有发现,距今约1万年;良渚文明时期的玉器在临安也有出土。临安全境系原临安。於潜。昌化三县合并。西汉前,三县无建置。春秋时,区境东南地域属越,西北地域属吴。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占越地,全境属吴。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吴为越所灭,属越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境东南属会稽郡余杭地,西北属故鄣地。县治建置有2100 余年。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设於潜县,东汉建安十六年(211)置临水县,晋太康元年(280)改称临安,唐垂拱二年(686)置紫溪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称昌化。1958年,余杭县并入临安县,於潜县并入昌化县。1960 年,昌化县(含於潜)并入临安县。1961 年,原余杭县析出。(见下表)【历史文化】临安的儒。佛。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有大禹。防风氏。秦始皇的遗迹;有保存完好的唐末五代十国之一吴越国王钱镠的墓葬和出土的钱镠父母钱宽。水丘氏墓及康陵等吴越国王陵;有郭璞。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周恩来等名人的足迹和诗文;有宋代文人洪咨夔。清代数学家方克猷。现代革命烈士来学照和爱民模范赵尔春。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和高原赤子陈金水等地方杰出人物。西汉初,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僧人入天目山传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驮菩萨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天目山佛教对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很大。西天目山有道教宗师张道陵的张公舍等遗迹,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有著名的洞霄宫遗迹,昔日为江南著名道观。 【吴越国王钱镠】钱镠(852—932)字具美,小名“婆留”,杭州临安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唐宣宗大中六年(852)二月十六日生于临安县石镜乡临水里(今功臣山南麓钱坞垅),后唐长兴三年(932)三月二十六日薨于杭州,享寿81 岁。钱镠出身贫贱,为生计所迫,17 岁起铤而走险,与人结帮,贩卖私盐营生。21 岁应募从军,“王入军中骁勇绝伦”,为平息藩镇战乱,维护百姓安宁,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先后加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国王,领一军十三州(今浙江全境和江苏苏州。福建福州),以杭州为都城。钱镠在位30年,历事唐。后梁。后唐三朝五帝,谥武肃王。传位子,子传孙,至978 年,其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吴越国传三世五王,共77 年,为五代十国帝位最长者。钱镠控制江浙一军十三州后,奉行“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发展经济的国策,修筑捍海石塘。疏浚江湖。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扩建杭城。开拓海运。扩大贸易。减免赋税等,对杭州。两浙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吴越国境内“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吴越国成为当时“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钱镠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钱镠作为唐末五代吴越国国王,兼天下兵马都元帅,立国于干戈扰攘之际,以先人的成败为鉴,武德安邦,文德治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之君。 【钱氏三世五王】钱镠自创建吴越国始,其儿孙三代中有4 人被敕封为吴越国王,史称“三世五王”。 文穆王———钱元瓘(887—941)钱镠第七子,字明室,初名元瓘。932—941 年在位,多次下令免除农民荒田租税,设择能院选拔文士。善诗文,有《锦楼集》流传于世。墓葬杭州。 忠献王———钱弘佐(927—947)钱元瓘第六子, 字玄佑。941—947 年在位,对内宽免赋税,将福州并入吴越国版图。墓葬杭州龙山。 忠逊王———钱弘倧(925—975)钱元瓘第七子,字隆道。947年,钱弘佐病故,钱弘倧即位,当年12 月被废。墓葬绍兴秦望山。 忠懿王———钱俶(928—998)钱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原名弘俶。948—978 年在位,对内奖励开垦,减免赋税,对中原王朝贡奉不绝,以求自保。978年,迫于形势,献所辖一军十三州于宋,吴越国亡。杭州市内净慈寺。上天竺。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等古迹,均为钱俶在位时兴建。墓葬河南洛阳贤相里。 【当代著名钱王后裔】钱王后裔人才迭出,当代著名钱王后裔有: 钱君匋(1906—1998) 浙江桐乡人,著名金石书画家和收藏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钱钟书(1910—1998) 江苏无锡人,著名文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被誉为“中西文学研究泰斗”“中国第一博学鸿儒”和“文化昆仑”。 钱学森(1911—2009) 浙江杭州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伟长(1912—2010) 江苏无锡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钱三强(1913—1992) 浙江湖州人,著名科学家,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秘书长。中科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其琛1928 年出生,上海嘉定人,曾任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钱正英1923 年出生,浙江嘉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永健1952 年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堂侄,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钱镠研究会】钱镠研究会为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92 年,有会员100 余人,主管单位为临安区政协。钱镠研究会由区政协文史委牵头筹备,历五届,第一任。第二任会长和副会长均由县(市) 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三届始,由市政协主席担任。研究会邀请钱其琛。周峰。项秀文等任名誉会长,聘请钱煦。钱永刚。钱元凯。钱思进。钱文忠。钱法成。钱征。钱汉东等海内外知名钱氏后裔任顾问。研究会日常事务由区政协文史委组织实施,主要负责推进吴越国创立者钱镠及其后继者立国 思想和钱氏历史作用学术研究活动;借助对吴越文化的探讨研究,宣传。保护。开发临安文物古迹;联络海内外钱氏后裔等工作。至2015 年,编辑《钱镠研究》会刊22辑,出版《祖武是绳———吴越钱氏后裔临安寻根录》《吴越书》《千古一族》《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王》《吴越钱王》《钱镠与西湖》《钱镠传》《枝繁叶茂———钱王后裔名人录》《钱氏家训解读》《钱王故事》等书籍,举办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2011 年起,恢复举办“清明恭祭钱王”活动,每年邀请海内外钱氏后裔到临安祭祖。钱镠研究交流活动引起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多次宣传报道和专题介绍。习近平。钱其琛。杨汝岱。王光英。严济慈。钱伟长。钱正英。陈慕华。张震。白立忱。钱树根等中央领导,谢晋。金庸等文化界名人,台湾“三钱”钱纯。钱煦。钱复都曾到临安参观考察钱王陵。研究会开展对外交流,与全国各地40 余家钱镠研究和钱氏后裔联谊组织建立经常性联系。 【名句名联】 天目山垂两乳长, 龙飞凤舞到钱塘。 ———晋·郭璞《地记》 玲珑山卧龙寺山门对联: 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 钟悠远,鼓悠远,钟鼓悠远。 临安地名对联: 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也; 方元鼓,敲上更楼,太阳升矣。 (清·方克猷) 【名人名诗】 登天目山赋示云麾弟 (梁)萧统 白云飞兮江上阻, 北流芬兮山风举。 山万仞兮多高峰, 流九派兮饶江渚。 山苕峣兮乃逼天, 云微蒙兮后兴雨。 实览历兮此名地, 故遨游兮滋胜所。 予登陟兮一长望, 理化顾兮忽忆汝。 想玉颜兮在目中, 徒踟蹰兮增延伫。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李白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东山 (唐)李白 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新妇石 (唐)白居易 堂堂不语望夫君, 四畔无居石作邻。 蝉鬓不梳千载髻, 蛾眉常扫四时春。 雪为铅粉凭风傅, 霞作胭脂仗日匀。 莫道岩前无宝镜, 月明依旧照夫人。 登玲珑山 (宋)苏轼 何年僵立两苍龙? 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 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 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 莫将有限趁无穷。 还乡歌 (五代十国)钱镠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 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 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 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 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大涤山 (宋)苏轼 前生我已到杭州, 到处常如忆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 一庵闲地且相留。 于(於)潜女 (宋)苏轼 青裙缟袂於潜女, 两足如霜不穿屦。 觰沙鬓发丝穿柠, 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 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 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 不信姬姜有齐鲁。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 寻溪源至治平寺 (宋)苏轼 乱山滴翠衣裘重, 双涧响空窗户摇。 饱食不嫌溪笋瘦, 穿林闲觅野芎苗。 却愁县令知游寺, 尚喜渔人争渡桥。 正是醴泉山下路, 桑枝刺眼麦齐腰。 东西山 (宋)洪咨夔 西山许迈无人问, 只说东山有谢安。 富贵光明贫贱晦, 世情从古两般看。 陌上花(三首并引) (宋)苏轼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 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 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 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 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 且更从教缓缓归。 生前富贵草头露, 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 犹歌缓缓妾还家。 临安道上 (近代)郁达夫 泥壁茅蓬四五家, 山茶初茁两三芽。 天晴男女忙农去, 闲煞门前一树花。 登东大仙峰望钱塘江(天目山) (近代)郁达夫 仙峰绝顶望钱塘, 凤舞龙飞两乳长。 好是夕阳金粉里, 众山浓紫大江黄。 琴操墓前杂感 (近代)郁达夫 山既玲珑水亦清, 东坡曾此访云英。 如何八卷临安志, 不记琴操一段情? 宿西天目山禅源寺 (近代)郁达夫 二月春寒雪满山, 高峰遥望皖东关。 西来两宿禅源寺, 为恋林间水一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