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招商视频

永嘉县 活力永现 共创嘉绩

地区
浙江省 > 温州市 > 永嘉县
浏览量
13
发布于
2024-11-28 11:39:22
区县介绍

永嘉县,系浙江省温州市下辖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市,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接青田县、缙云县,北连仙居县、黄岩区。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面积2677.64平方公里,占温州全市的1/4,是浙江第四大县、温州第一大县,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千年古县、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素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山水诗摇篮”等美称。 永嘉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始建永宁县,隋开皇九年(589)改称永嘉县。1949年5月永嘉全境解放,置双溪县,9月双溪县复称永嘉县。 永嘉县下辖11个镇、7个街道、4个乡、454个行政村、87个城市社区。“十三五”时期,永嘉GDP前四年年均增速8.75%,2019年提前实现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四翻番”目标,跻身全国经济投资潜力、“两山”发展、旅游竞争力和创新“四个百强县”。

永嘉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周,称瓯地。春秋时,先后属徐国、越国,今楠溪河岙尚存一处徐偃王庙遗址。秦统一六国,征服东瓯、闽越,建立闽中郡。汉初,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佐汉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亦称东瓯越王摇,俗称东瓯王。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贤宰乡(今瓯北罗浮一带)。辖区包括今温州地区,属扬州会稽郡。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以南地置罗阳县。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地设临海郡,永宁县改属临海郡。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以晋怀帝年号命名,治在永宁县。郭璞卜筑郡城于江南岸,永宁县治随之迁入。孝武帝宁康二年(374),析永宁县地置乐成县。至此,永嘉郡辖五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为永嘉县,撤安固、横阳、乐成入永嘉,属括州,治括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析括州之永嘉县地置东嘉州,辖永嘉、永宁、安固、横阳、乐成五县。以永嘉县江北岸西溪乡、楠溪乡设立永宁县,治贤宰乡。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俶纳土降宋之后,永嘉县楠溪中游水陆交通中心设立楠溪管界巡检司和枫林监当镇。皇祐(1049—1054)间,楠溪北部双庙前有里溪(今鲤溪)都巡检。熙宁(1068—1077)间,在东瓯国都城驿亭附近设立后江税务司。叶适《登北务后江亭赠郭希吕》诗:“何必随逐栏头奴,日招税钱三百万。前灵运,后延年,桑麻旧国常宛然。”宋政和四年(1114),县境西界瓯江边设立白沙镇(巡检司)。南宋建炎间,温州设立十三寨驻兵,瓯江沿线有梅岙寨,楠溪中游枫林镇有管界寨。历宋元明清,永嘉县境未变。清雍正十三年(1735),永嘉县丞署移驻枫林镇。同治六年(1867),温州府同知守备衙门移驻枫林镇。1948年8月1日,永嘉县的温溪、孙坑、贵岙、黄坦、霞嵊(下嵊)5个乡和林福、界坑2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1949年5月2日,永嘉县瓯江以北成立双溪县,县政府驻岩头镇屿山脚岩头小学(今永嘉二中校园)。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县委、县政府分驻来薰路同昌堂、大门台御史祠。1950年5月,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复归永嘉县。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九山。1949年7月,仙居县解放,成立横溪区金竹乡政府,驻毛竹坑村,其中十六保黄皮、陈坑口、茶山,十七保刘山,划入永嘉县大岙乡管辖。1953 年,归属溪下乡管辖。1958年8月,永嘉县治由温州九山迁上塘。9月1日,永强、梧埏、三溪、藤桥4个区和永中、瞿溪2个镇划归温州市管辖。1961年,青田县的西岙、石染、上横3个公社划归永嘉县管辖(上横公社划归后并入石染公社)。1981年10月,地市合并,由市管县。2001年7月,七都镇划归温州市鹿城区管辖。2001年8月31日,桥下镇浦石村下属中央涂,位于瓯江南岸东瓯大桥西侧,人口11户,占地70亩,划给鹿城区双屿镇下寅村。

1. 地理位置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市,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接青田县、缙云县,北连仙居县、黄岩区。县境位于东经120°19′34″至120°59′19″,北纬27°58′40″至28°36′54″之间。最长直线距离,南北69.5千米,东西61.3千米,总面积2677.64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 永嘉县属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形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属雁荡山脉,起自云岭乡髙尖岩,为楠溪江与乐清县境内诸溪分水岭;西部属括苍山脉,起自溪下乡大青岗,逶迤向南至瓯北大坟山,成为楠溪江与缙云县、青田县境内诸溪流的分水岭;北部山地起自溪下乡和仙居县交界的鸭坑岭,逶迤向东构成县境北部一天然屏障,成为楠溪江与灵江上游永安溪的分水岭。县境内1271米的大青岗为最高。3.气候特征永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温差较小,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十分利于农作物生长。根据常年历史记录,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水量1743.9毫米,年平均雨日171.1天,年平均日照1775.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7%。境内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大风、干旱等。

1、水资源 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达31.1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的理论储藏量为28万千瓦,可开发为25万千瓦,为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县境内水系随着地势自北向南倾斜,由括苍山脉,雁荡山脉延伸,形成楠溪江、西溪、菇溪、乌牛溪四条水系,呈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走向,均入瓯江,其中以楠溪江流域面积最大,占全县总土地面积84.4%。2、矿产资源永嘉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及建筑石料为优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铅、锌、锰、金、银、钼、叶蜡石、伊利石、高岭土、萤石、饰面用花岗岩、明矾石、砖瓦用泥页岩、石英岩、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镜铁矿、普通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砾石及矿泉水等二十多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种有钼、铅、锌、银(金)、高岭土、叶蜡石(伊利石)、明矾石。3.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 全县有1489株古树名木,涉及32科73种,其中古树一级保护(树龄500年及以上)103株,二级保护(树龄300-499年)270株,三级保护1095株。最古、最大的单株是位于鹤盛镇梅坦村梅坦小学内的南方红豆杉,胸径258厘米,树高9米,平均冠幅6米,树龄913年。(2)动物资源 根据调查永嘉县有动物152科389种。县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穿山甲、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鹰、白尾鹞、白头鹞、小隼、燕隼、红脚隼、游隼、勺鸡、草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长耳鸮、白鹮、鸳鸯27种。(3)林业资源 永嘉是浙江第五、温州第一林业大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0.4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79%;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98%,森林蓄积总量达1268.32万立方米。

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6.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28.9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68.41亿元,增长4.4%。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7∶44.3∶52.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433元,增长6.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4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07人。一、农业和农村202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4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17.69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1.44亿元,增长5.9%;牧业产值6.01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1.13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7亿元,增长8.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666吨,同比增长3.8%,其中淡水产品产量4666吨,同比增长3.8%。淡水捕捞产量1069吨,增长1.5%;淡水养殖产量3597吨,增长4.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76万亩,增长1.5%;粮食总产量 8.88万吨,比上年增长0.6%。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67万亩,增长1.9%;油菜籽2.55万亩,增长2.0%;中草药材2.69万亩,增长4.1%;果用瓜2.51万亩,增长4.3%。全面实施稳粮增收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农业主体加快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累计90家,省级1家,国家级1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1家(累计500家),累计完成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7人、高素质农民培训215人。突出各地特色,累计打造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70个、特色精品村5个,沙头镇珠岸-豫章村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未来乡村优秀村荣誉,鹤盛镇岩上村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未来乡村良好村荣誉,实现美丽乡村由点向面的转变。二、工业和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48亿元,增长4.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87亿元,增长3.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1.78亿元,增长1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2.55亿元,增长7.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3.9%、59.2%和37.2%。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25.51亿元,增长11.5%,其中出口交货值37.93亿元,同比增长25.0%。新产品产值192.13亿元,增长25.4%。鞋业、服装、泵阀、纽扣拉链、教玩具五大产业产值276.16亿元,增长10.7%。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99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90万元/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9%。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9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5.58亿元,增长23.5%。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2%。其中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9%、90.9%、33.2%和9.4%;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交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1%、5.7%和52.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4%;房屋施工面积253.9万平方米,增长0.4%,商品房销售面积30.08万平方米,下降17.8%。四、国内贸易和旅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4亿元,下降6.0%。按行业分,其中限上商品零售42.62亿元,下降10.3%。限上餐饮零售额6.20亿元,增长5.4%。全县限上网络销售额24.59亿元,下降32.8%。全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类商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0.40亿元,下降19.3%。其中,汽车类比上年增长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1%;粮油及食品类下降17.4%,日用品类增长60.9%,中西药品类增长4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0.3%。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955.03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88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954.94万人次,同比增长0.9%,国内旅游收224.81亿元,同比增长0.9%;接待入境游客938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8.30万美元。五、对外经济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2.46亿元(人民币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25.3%。其中进口总额2.60亿元,增长20.9%;出口总额99.85亿元,增长25.4%。从主要出口市场看,出口美国20.01亿元,增长43.5%,占出口比重为20.0%;出口欧盟13.50亿元,下降0.5%,占出口比重为13.5%;东盟16.88亿元,增长37.2%,占出口比重为16.9%;俄罗斯8.54亿元,增长41.2%,占出口比重为8.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255万美元。六、交通和电信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3009.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26公里;一级公路80.52公里,二、三级公路297.62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292辆,年载客量2238.56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251辆。机动车保有量31.7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77万辆,私人汽车25.93万辆,增加1.23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4.47万辆,载货汽车3.22万辆。全年新能源汽车推广8461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7426辆,混合动力乘用车783辆,纯电动客车21辆。2022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2057万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78827万吨公里。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7.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7.71万户,比上年减少0.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01.36万户,比上年增加1.9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0.09万户,比上年增加4.05万户。七、财政和金融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4.18亿元,同比下降1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6亿元,下降6.5%;其中税收收入30.88亿元,下降6.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23亿元,同比增长10.3%。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保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和住房保障等十项重点民生支出76.36亿元,增长9.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0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98.15亿元,增长19.8%,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767.85亿元,增长2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55.0亿元,增长18.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54.89亿元,增长18.3%。

1.永嘉学派永嘉学派形成于宋代浙东路温州永嘉县,所以称为永嘉学派,在南宋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永嘉学者研究古今经制,在谋划富国强兵、解决冗官冗兵冗费、修史资治等方面都有非凡创见,并身体力行,见于事功。这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北宋中期,永嘉王开祖、楠溪枫林丁昌期在城乡聚徒讲学,重视史学研究,重视实践,追求事功。他们和瑞安林石合称“温州皇祐三先生”。王开祖被永嘉学者陈谦、许及之等人尊为“永嘉学术开山祖”。“永嘉元丰九先生”刘安节、刘安上、周行己、张辉、戴述、蒋元中、赵霄、沈躬行、许景衡在温州传播程灏、程颐的洛学和张载的关学,提升永嘉学术水平。其中,周行己对南宋永嘉学派的形成影响最大。表山郑伯熊继承周行己的学问,予以发扬光大,学识渊博,得到全国学术界的钦敬。苍坡李异继承许景衡的学问,政绩显著,深受执政赏识和百姓怀念。薛季宣是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事功思想主张义利一致性,依靠民兵防边,反对隆兴和议,裁减冗官冗兵,革除胥吏舞弊,合理使用人才。在永嘉学派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人物是陈傅良,师从郑伯熊、薛季宣学习,在永嘉城乡从事学交流活动,是南宋久负盛誉的学者,而叶适受其影响很深。苍坡李伯钧勤心学问,被刘愈、宋傅、郑伯熊、郑伯英、薛季宣、陈傅良引为亲友,他为童年叶适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和良好的师友交流环境。2.永嘉四灵这是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续古,又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他们都是永嘉人(翁卷本乐清人,移居永嘉县城)。四人字号都带有“灵”字,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也称他们为“永嘉四灵”。“永嘉四灵”以诗作为陶冶性情的工具,作品主要抒发个人感受,诗集内大部分诗歌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赠答送行的应酬之作。诗重五律,其律体多咏景物。徐照《永州寄翁灵舒》的“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徐玑《送翁巴陵之官》的“官况湘流碧,诗情楚岫多”;翁卷《冬日登寓览亭》的“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赵师秀的《德安道中》“蚕月人家闭,青山瀑布多。”等句格律精严,工致深朴,为人传诵。“永嘉四灵”所作七绝不多,但颇有特色。如翁卷《乡村四月》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把自然美景与农民的劳动生活融在一起,构成一幅南国古田园风光画面。“永嘉四灵”,七律诗首推赵师秀,他的《秋夜偶书》云:“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元晖诗变有唐风。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犹将寂寞叹扬雄。”通体浑雅,为后人赞许。 现存“永嘉四灵”诗,徐照有《芳兰轩集》三卷,诗二百五十九首;徐玑有《二薇亭集》二卷,诗一百六十四首;翁卷有《苇碧轩集》一卷,诗一百三十八首;赵师秀,有《清苑斋集》一卷,诗一百四十一首。3. 永嘉昆曲永嘉昆剧从北宋末年的永嘉杂剧(或温州南戏)发展而来,是“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徐渭《南词叙录》)。南宋永嘉九山书会编《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戏文,将197支曲牌组合联套,唐宋词者占38%,村坊小曲如《东瓯令》《台州歌》《福青歌》等占48%,其余占14%。元初刘埙(1240~1319)《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元末明初,永嘉戏曲向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演化为余姚、海盐、弋阳、昆山腔等地方声腔。明中叶,海盐腔传回南戏的故乡永嘉。万历(1573~1619)间,昆腔传回永嘉,和永嘉当地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自成永嘉昆曲流派。长期少有文人染指,表演风格庄谐并存,演技质朴粗犷,声腔高亢奔放,行腔明快流畅,与苏昆之水磨冷板恰成鲜明对比,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昆曲大师俞振飞曾赞誉“南昆北昆,不如永昆。”1982年11月,苏州举办“学习永昆艺术进修班”,杨银友、陈花魁、陈雪宝、缪立周等永昆老艺人20余人分批去苏州传艺达半年之久,传授永昆传统剧目60余个。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永嘉昆剧作为昆曲的一个流派,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嘉昆剧团作为全国仅有的八个昆剧团之一,对昆曲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 温州莲花温州莲花,原称永嘉道情,自宋朝以来流行于永嘉各地,为浙南第二大曲种。2008年,温州莲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其用永嘉方言说唱,表演形式为单口或二人对口,以唱为主,说唱相间,通常一人为上手,右手击道情筒,左手打阴阳板;另一人为下手,使用莲花板帮腔。根据表演方式的不同,温州莲花又分大莲花、小莲花、对口莲花和讲唱莲花。其音乐在永嘉田歌、山歌等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温州鼓词、永嘉道情等音乐逐渐发展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永嘉道情依然十分兴盛。1953年3月,永嘉县民间曲艺协会成立,会长徐顺俭,继承永嘉道情100余本优秀曲种,单口表演。著名女艺人朱翠月,她对温州莲花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小莲花的基础上,增加牛筋琴、三弦、琵琶、二胡、锣、钹、大提琴等伴奏乐器。温州莲花有《高机与吴三春》《黄三袅与林定郎》《刘文龙》《珍珠塔》等传统长篇书目。5. 永嘉乱弹永嘉乱弹从清乾隆年间传承到现在,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民间寿诞、集市、庙会活动大多要请乱弹班演戏。永嘉乱弹以古、原、稀、美为主要特征,主要演的是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具有鲜明的草根性,保持原真性。文戏武戏兼备,唱做并重,以做工见长。板式分正乱弹、反乱弹、滩簧三种。唱词以七言为多,念白由永嘉方言和普通话杂糅而成。音乐明快流畅,唱腔高昂粗朴,真嗓为主,伴奏器乐丰富多彩,锣鼓热烈喧嚣。永嘉的应界坑村、巽宅镇也因永嘉乱弹获评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村、特色镇。2009年,永嘉乱弹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6.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1930年5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在永嘉县枫林镇慧日寺宣布建立之后,军部驻五尺村四分祠。下辖三个团(后改为师)及直属队,鼎盛时期共有6300余人。这是直属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主力坚持斗争四年,涉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等地区20余县,历经大小战斗100余次,1700多名党员和红军战士牺牲,为中国人民军队增添壮丽的历史篇章。7.包产到户1956年5月,中共永嘉县委根据农民的意愿和创造,决定在燎原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永嘉县包产到户实践探索比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早22年,被编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因此,永嘉县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被中共中央原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誉为“包产到户第一县”。2005年5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永嘉调研时,对永嘉县包产到户的实践探索给予高度评价。8. 桥头钮扣市场1979年8月,桥头镇桥一村叶克春、叶克林在桥西街率先做起贩卖纽扣的生意,因而自发形成以桥西街为中心的桥头纽扣市场。1983年2月,永嘉县人民政府批准桥头小商品市场正式开放;1986年6月,桥头钮扣交易大楼正式开业。据统计,桥头钮扣市场鼎盛时期销量占全国的80%,全球的60%。桥头钮扣市场被誉为“东方的布鲁赛尔”“东方第一大钮扣市场”。1993年,桥头纽扣市场党支部书记王碎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