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邛崃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自古为“天府南来第一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65公里。全市幅员1377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60.13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0.63亿元。
邛崃古称临邛,系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始建于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邛崃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中国白酒原酒之乡、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十大发展特色县、国家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创业典型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2022年,邛崃市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获批新一轮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连续3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 地区生产总值 400.63亿元(2022年) 面 积 1377 km² 方 言 邛崃话 下辖地区 6个街道,8个镇 行政代码 510183 政府驻地 文君街道文君街108号 市委书记 刘刚 市 长 王德彰 电话区号 028 邮政编码 611530 常住人口 60.13万人(2022年)邛崃市辖6个街道8个镇。邛崃市人民政府驻文君街道文君街108号。市政府驻文君街道文君街108号,距成都市主城区65公里。
人口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117个行政村、72个社区(居委会)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64.32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38.61万人,户籍乡村人口25.71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60.13万人。
经济发展 综述:2022年,邛崃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0.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65.06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89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13.4:41.2:4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506元,增长4.0%。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25.73亿元,增长4.1%,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3%。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农业投资增长2.9%,工业投资下降0.1%,服务业投资增长14.4%。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4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38元,增长7.0%。第一产业202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7.3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44.28亿元,同比增长1.1%;林业产值3.3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33.48亿元,增长4.07%;渔业产值3.89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2022年,全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24.38亿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优质白酒及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272.45亿元,实现利税33.3亿元。工业园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99.44亿元。第三产业202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城镇零售额109.9亿元,下降2.8%;乡村零售额11.09亿元,增长9%。商品零售95.6亿元,增长2.5%;餐费收入25.39亿元,下降15.3%。
科学技术和教育2022年,全市立项科技项目32项,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56家,较上年增加18家。全年共申请专利676件,其中发明84件。全年专利授权70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用量4.08件/万人。2022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小学校62所,在校小学生30744人,初中生12672人,有编制内教职工379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4.0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15.8%。2022年全市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人数3125人,录取总数4084人(含专科提前录取未参加高考的人数),其中大学本科录取1894人。
卫生和文化体育2022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7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48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371张;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达4590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804人。2022年,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6.7万册。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开展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20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数2.3万余人次。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2022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3.55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7.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7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8%。2022年,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96天,优良天数率达81.1%;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7.0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06%。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4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38元,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124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512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44亿元,同比增长15.4%。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9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2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72万人。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86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5487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个,拥有床位2326张。2022年,全年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03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年末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1.68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3.86万人,省内成都市外1.51万人。
交通运输2022年末,公路里程2819.2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819.24公里,高速66.67公里。全市营业性车辆4483辆,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15386.59万人公里,营运性货物周转量17700.92万吨公里。
旅游资源邛崃市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邛窑遗址(十方堂邛窑遗址、大渔村邛窑遗址、瓦窑山邛窑遗址)、高何石塔寺石塔、邛崃石窟(石笋山石窟、磐陀寺石窟、花置寺石窟)、茶马古道遗址,有成都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属国内罕见的向斜山地,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混杂,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著称,是以玩水为主题的山岳型风景区。临邛古城有西汉遗迹文君井、瓮亭公园、川西古民居一条街,城东有全国第三高塔回澜塔,城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邛窑遗址,城西有唐代龙兴寺遗址,有竹溪湖、鹤林寺景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以“秦汉古镇·川西水乡”风情著称。天台山旅游环线的文井江、白沫江沿岸分布着世界最早开采和使用天然气的古火井遗址、女状元黄崇嘏故里、建筑精美的兴福寺、万亩川西竹海等旅游资源,是川西风情浓郁的生态农业旅游带。天台山风景区至今保存着太和、石塔两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军长征过邛崃留下的历史遗存,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成都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