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
贡井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系浅丘地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积温6,539.9℃,常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27.8℃(8月),最低7.5℃(1月)。日照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日照1,238小时。全年阴雨天多、雾日多、空气透明度小。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但分配不均,年均降雨量1,048.7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年蒸发量972毫米。贡井区位于旭水河下游段,境内河段长44.18千米,河道平均宽40米,流域面积84.60平方千米,平均流域宽10.50千米,弯曲度1.41,河道平均流量每秒8.27立方米。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水补给,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毫米,正常年产水量为1.75亿立方米。旭水河、中溪河上有境外来水2.83亿立方米,地下水500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为4.63亿立方米。境内有卤水、岩盐、天然气、石灰石、建筑材料、砖瓦页岩、膨润土、石英石和河沙等地矿。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自流井背斜长土地区和新店向斜艾叶地区。
2022年年末,全区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02300户,户籍总人口275114人,其中乡村人口180813人,城镇人口91271人。城镇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33.2%。全年出生人口1244人,出生率4.49‰;死亡3584人,死亡率为12.94‰,人口自然增长率-8.45‰。 贡井区历史悠久,是四川井矿盐生产的肇始地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獠人凿井取卤煎盐。到北周武帝时期,由于开凿出一口闻名遐迩的盐井大公井而建置名“公井镇”,里人曰“公井”。在唐以前,大公井与富顺县富世盐井享誉四川。明嘉靖时期(1522—1566),大公井生产的食盐品质上乘,作为朝廷贡品,而改“公井”为“贡井”,沿用至今。民国28年(1939)9月1日,自贡建市。“自贡”之名源于两口盐井自流井和贡井(公井)。斯时,贡井地区为三区、四区、五区。1949年12月5日,贡井和平解放。1950年,三区、四区合并为二区。1953年1月,二区改称贡井区。1960年11月,自贡市部分农村和荣边镇划入贡井区。1982年,贡井区辖4街(贡井、筱溪、长土、艾叶)、4乡(艾叶、双塘、荣边、建设)。2005年8月1日,自贡市行政区划调整将荣县管辖之成佳镇、白庙镇、桥头镇、龙潭镇、五宝镇、莲花镇、章佳乡和牛尾乡8乡镇划归贡井区,同时将贡井区管辖的荣边镇划归自流井区管辖。是时,贡井区建置2街9镇2乡。截至2022年年末,全区辖成佳、龙潭、五宝、建设、艾叶、桥头和莲花7个镇,筱溪、长土和贡井3个街道,30个社区和90个行政村。
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5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2.60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65.93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9:42.7:40.4调整为17.7:40.1:42.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3.0和1.0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957元,比上年增长0.8%。
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点803个,其中五级资源点6个(公井古城、张家花园、艾叶古镇、龚扇技艺、旭水河古盐道和东源井古盐场),四级资源点15个(陈家祠堂、南华宫、自贡航空产业园、贡井天池寺、花香田园、师尊故里摩崖石刻、艾叶横街古建筑群、艾叶码头、长征机床厂、东源井天车、五彩荷园、惜源情恩、中溪河河谷、七星湖康养中心和莲花七彩森林公园),三级资源点205个,二级资源点311个,一级资源点266个。形成贡井区三大乡村旅游带,即南北环路城市近郊花卉园林乡村旅游带、成佳─建设(白庙)─龙潭城市中郊果蔬采摘乡村旅游带和桥头─莲花城市远郊生态度假乡村旅游带。全区有AAA级景区2个(五彩荷园和花香田园),AA级景区2个(艾叶古镇和三台梨园),打造了莲花彩林景区和贡之源田园综合体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