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招商视频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地区
四川省 > 德阳市 > 中江县
浏览量
13次
发布于
2024-05-24 10:15:24
区县介绍

中江县,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隶属四川省德阳市,是四川丘陵农业大县、人力资源大县、扩权强县试点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东邻绵阳市三台县,南达遂宁市蓬溪县、资阳市乐至县,西接成都市金堂县、广汉市,北邻德阳市罗江区、绵阳市涪城区。通过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中金快速通道、国道G350、国道G245、成南高速、成巴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遂德高速等,通过境内的轨道为成达铁路。全县辖区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26镇4乡、522个村(社区),截至2022年底,全县总人口134.9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江县常住人口946019人。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列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 中江名优特产有手工挂面、中江白芍、中江丹参、中江柚、八宝油糕等。著名风景名胜有西南界洞峡群风景区、继光湖、中国芍药谷、中国挂面村、中江北塔、黄继光纪念馆等。 2022年,中江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8.59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8:38.8:38.4。

一、建制沿革公元前26世纪至301年,三皇五帝时期,中江为属山氏地,归属国梁州管辖。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黄帝封次子昌意,降居若水,后娶属山氏女曰昌仆,生帝颛顼高阳氏。既立,因封其支庶于属”,是为蜀国。公元前300年至202年,秦代时期,废蜀国,实行郡县制,中江为属郡地,始建于公元前300年,历时99年。公元前201年至公元431年,汉代、三国、晋代和南北朝前期,中江为郪县、伍城县并存,上属广汉郡管辖632年。公元前201年,中江始建郪县,县城在今三台县辖区千子坟附近。公元278年,始建伍城县,县城在今东山坝。中江南面地区是郪县,北面是伍城县辖区。432年至582年,南北朝后期,中江为伍城县、郪县、怀归县并存,上属玄武郡管辖150年。公元432年,中江建置玄武郡,郡城在今玄武坝。同年,中江建置怀归县,县城在今杰兴龙坡附近。公元437年,废怀归县入伍城县,至此,怀归县历时5年。583年至678年,隋代时期,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并存。公元583年,改玄武郡、伍城县为玄武县。至此,伍城县历时305年。公元593年,废郪县,在南面建置飞乌县,县城在今仓山镇北面三里左右的飞乌坝。至此,郪县历时794年。公元602年,又在玄武县城建置凯州,历时140年。凯州下辖玄武县、绵竹县、金水县、飞乌县。679年至1011年,唐代和宋代前期,中江为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679年,建置铜山县,县城在今广福镇中学所在地。因当地产铜,县城坐落铜山之麓而得名。公元742年,玄武县,飞乌县、铜山县的上属改为梓州梓潼郡(今四川省三台县)管辖,历时218年。公元960年,三县上属改为潼川府(今三台)管辖,历时416年。1012年至1278年,宋代后期,为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并存。公元1012年,改玄武县为中江县。原因是忌讳“玄武”二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以水命名,江水从县城中间流过,江东是城中,江西是谭家街。这条江古代曾叫中江,清代以来叫凯江,自安县、罗江至中江县城折东流至三台县入涪江。中江位于沱江和涪江水系中间,故名曰中江。至此,玄武县历时429年。中江县、飞乌县、铜山县仍然属潼川府管辖。1279年至1375年,元代时期,飞乌县、铜山县统一为中江县。公元1279年,废飞乌县入铜山县,至此飞乌县历时686年。1283年,废铜山县入中江县,至此,铜山县历时604年。三县统一后,中江县仍然上属四川北道广元路潼川府管辖。1376年至1934年,明清两代和民国初期,中江县上属潼川府管辖。公元1376年,改潼川府为直隶潼川州,潼川州下辖中江县558年。1935年至1957年,民国后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中江县上属遂宁专署管辖。1935年,建置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川北行署遂宁专署,下辖中江县23年。1958年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江县上属绵阳地区管辖。1958年,建四川省绵阳地区,下辖中江县25年。1983年8月,建置四川省德阳市,下辖中江县至今。中江县从1012年建置至2022年,历时1010年。

二、行政区划区划沿革1986年,全县共辖12个区、89个乡、3个镇;1个县辖镇:城关镇;2个区辖镇:龙台镇和仓山镇。1996年7月,经川府民政〔1996〕第24号文件批准,正式撤销12个区公所,将全县原来的乡镇撤并为21个乡、26个镇。并先后设立仓山、龙台、凯江、南华4个片区工作委员会,管辖片区内的乡镇。2001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又新建坭金、杰兴、南山、中兴、南渡5个镇,石庙、合兴、柏林、宝塔4个乡;调整6个镇的行政区域。2002年5月,在原东山、北山乡地域上新建东北镇。2006年4月,根据川府民政〔2006〕15号文件批复,将33个镇、24个乡调整为29个镇、16个乡:一、撤销坭金、中兴、李都、南渡4个镇和双凤、石庙、会棚、柏林、骑龙、宝塔、华实、谭受8个乡。二、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坭金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东北镇。东北镇政府驻魁山村。2、将原双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永太镇。永太镇政府驻永太场。3、将原石庙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回龙镇。回龙镇政府驻回龙场。4、将原南渡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南华镇。南华镇政府驻龙华村。5、将原中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辑庆镇。辑庆镇政府驻辑庆场。6、将原会棚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富兴镇。富兴镇政府驻富兴场。7、将原柏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台镇。龙台镇政府驻龙台场。8、将原骑龙、宝塔、华实3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仓山镇。仓山镇政府驻胖子店场。9、将原李都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冯店镇。10、将原谭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永丰乡。11、将富兴镇的天台村、永太镇的龙泉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瓦店乡。2006年6月,撤销原由市县批准设置的仓山、龙台、凯江、南华4个片区工委。全县有29个镇、16个乡,760个村、8525个村民小组,77个居民委员会、599个居民小组。2019年,南山镇并入南华镇,杰兴镇并入东北镇,青市乡并入黄鹿镇,瓦店乡并入永太镇,合兴乡并入辑庆镇,石泉乡、古店乡并入集凤镇,清河乡、太平乡并入兴隆镇,双龙镇、高店乡并入龙台镇,石笋乡并入永兴镇,民主乡并入继光镇,元兴乡并入仓山镇,石龙乡分属联合镇、通山乡。 区划详情截至2022年,中江县有26个镇、4个乡,共计522个村(社区)。镇分别为:凯江镇、南华镇、回龙镇、通济镇、永太镇、黄鹿镇、集凤镇、富兴镇、辑庆镇、兴隆镇、龙台镇、永安镇、玉兴镇、悦来镇、继光镇、仓山镇、永兴镇、广福镇、会龙镇、万福镇、普兴镇、联合镇、冯店镇、积金镇、太安镇、东北镇。乡分别为:柏树乡、白果乡、永丰乡、通山乡。

三、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中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带,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4°26′-105°15′、北纬30°31′-31°17′之间。位于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内,东邻绵阳市三台县、南达遂宁市蓬溪县、资阳市乐至县,西接成都市金堂县、广汉市,北邻德阳市罗江区、绵阳市涪城区。县城距德阳37公里,距绵阳51公里,距成都66公里,达成铁路、成南高速、成巴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遂高速、中金快通穿境而过。地形地貌中江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是丘陵,海拔一般在500—600米,其余为平坝和低山。气候中江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1°C。降雨较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季降雨量总计594.9毫米左右,秋冬季降雨量总计203.6毫米左右,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河流水系中江县境内主要有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龙泉山脉为涪江与沱江水系的分水岭。涉及河流98条,其中主要河流共1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分别是凯江河、郪江河、余家河、仓山河、清溪河、会龙河、马力河、继光河、小东河、通山河、永太河、子金河、土溪河、石泉河、中兴河,镇级河流83条。境内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61座,中型水库分别是继光水库、黄鹿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双河口水库、石泉水库(在建)。四、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中江县境内已勘探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盐、矿泉水、铜矿、页岩、粘土等。天然气分布在全域从南到北条状地形带上,已探明储量超千亿方,预估储量4000亿方以上。盐矿主要分布于仓山、广福一带,铜矿主要分布于兴隆、高店、广福、冯店等地区。森林资源截至2022年,中江县有林地面积89.18万亩,其中0.089万亩为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29.46%,林木绿化率40.81%,活立木总蓄积472.8万立方米。水资源都江堰灌区的人民渠流经中江县境内,人民渠主干渠达138余公里,县管配套干、支斗、渠达3000余公里。中江县现有蓄水工程18842处,蓄水总量2.03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61座、山坪塘14503口,石河堰1331节,蓄水池2941口。

五、人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江县常住人口946019人。 2022年,中江县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49.4万户,户籍总人口134.9万人,比上年下降1.0%,其中城镇人口25.0万人,乡村人口109.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9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万人,乡村人口5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6%,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六、经济综述2022年,中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8.59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8:38.8:3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280元,增长3.2%。2022年,中江县财政总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亿元,下降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50.1%。财政总支出109.1亿元,增长2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3.4亿元,增长9.2%。 2022年,中江县实施重大项目244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6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7.1%;工业投资增长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0.4%。2022年,中江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6.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8%,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2022年,中江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91.9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7.2%,牧业产值65.0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2.6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4.0%。2022年,中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1.0万亩,比上年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81.3万吨,下降2.4%,其中:稻谷产量22.6万吨,下降0.2%;小麦产量12.5万吨,增长1.1%;油料作物产量14.5万吨,增长8.8%,其中:油菜籽产量11.1万吨,增长10.1%。2021年,中江县出栏生猪116.0万头,比上年增长4.9%;出栏牛3.8万头,增长4.4%;出栏羊18.0万头,增长3.4%;出栏小家禽2213万只,增长1.6%。肉类总产量14.0万吨,增长4.1%,其中:猪肉产量8.4万吨,增长5.8%;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4.5%;羊肉产量0.3万吨,增长3.6%;禽肉产量3.8万吨,增长1.2%。禽蛋产量5.5万吨,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63.2万头,下降1.9%。第二产业2022年,中江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实现营业收入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利润总额48.3亿元,增长22.4%;利税总额53.0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2022年,中江县建筑业增加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9家,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6亿元,增长2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8万平方米,增长2.8%。第三产业房地产投资2022年,中江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7.0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商品房施工面积288.9万平方米,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面积49.1万平方米,下降7.7%。国内贸易2022年,中江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15.9亿元,增长2.9%;乡村实现零售额109.6亿元,增长2.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商品零售201.9亿元,增长2.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3.9亿元,增长4.8%。旅游业2022年,中江县旅游接待总人数7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实现旅游总收入49.5亿元,增长7.6%。对外贸易2022年,中江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出口1.39亿元,增长18.4%;进口9.52亿元,增长5.8%。金融2022年,中江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3.9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1.4亿元,增长18.5%。七、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22年,中江县共有学校286所,其中:幼儿园141所,小学87所,村教学点2个,普通中学5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生总数134435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87435人,其中:小学52572人,中学34863人。专任教师7772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342人,中学专任教师4060人。科学技术截至2022年,中江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亿元,全年专利授权41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7件,商标申请1183件,商标注册998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商标案件11件,结案11件,结案率100%。截至2022年,中江县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家。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7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1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14亿元。文化事业截至2022年,中江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86千册;县级图书馆镇、村分馆5个,农家书屋436个,社区书屋86个,图书总藏量1044千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30个,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医疗卫生2019年8月,中江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截至2022年,中江县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5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3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366张,其中医院床位3098张。卫生技术人员4534人,其中医生1913人,注册护师、护士1771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4.79%。体育事业截至2022年,中江县共有公共体育场馆2个,全民健身路径435条,全民健身工程780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20个,社会体育指导站1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0.71亿元。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中江县城市道路面积共计358.65万平方米,县城全年供水总量1460.8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950.53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99.89%。天然气供应量1.13亿立方米,管道燃气居民用户数24.19万户。2022年,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2.68万吨。截至2022年,整治农田水利渠系150公里,改善灌面8.4万亩,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2.86平方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60万人。新建、改造农村道路980余公里。社会保障截至2022年,中江县最低生活保障5.13万人,其中:农村4.86万人,城镇0.27万人。全县拥有社会救助福利中心1个,床位数160张;敬老院33个,床位数2258张。全县特困供养人员1.06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员0.13万人。人民生活截至2022年,中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13元,比上年增长4.4%,人均消费支出21964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15246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8.8%。邮电通讯截至2022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比上年下降1.0%;移动电话用户98.53万户,同比上升4.2%;互联网宽带用户36.23万户,同比上升5.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2022年实现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八、交通截至2022年,中江县纳入交通运输部数据库公路总里程为3481.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条,136.67公里;国道2条,132.77公里;省道6条,177.54公里;县道20条,465.15公里;乡道221条1359.24公里;村道808条1210.24公里。年末县城内公交汽车路线9路,城市公交汽车73辆。九、风俗民情观音会中江观音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妇女居多。届时,人们从庙中抬出观音大士的塑像,打着各种彩旗幢幡,手捧香炉祭品。由锣鼓音乐引路,组成宗教仪仗队伍,参加游行。佛祖会佛祖会定于农历四月初八,据说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佛祖会要组织盛大的游行,由僧尼及信徒,将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种传说的佛像、韦驮、护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遥拜叩头,烧香献果。仓山大乐仓山大乐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一带。仓山大乐,当地又称仓山宫廷大乐,是流传于仓山镇的一种民间打击乐类的锣鼓乐。相传一个姓周的宫廷乐师随湖广移民,颠沛流离到仓山定居,组建起几十余人的大乐队,并定为每年正月初九“上九会”出“圣驾”之用,表示一元复始,三阳开泰。从此,大乐代代相传,流行于民间。仓山大乐又被称为音乐活化石。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十、地方特产中江手工挂面中江手工挂面是中江县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中江挂面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清时候中江挂面行销各地,道光年间中江挂面达到全盛时期。清代诗人王朗山在《玉尺山人诗抄》中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正是此番景象的生动写照。中江挂面味甘色白,柔嫩可口,手工精致,营养丰富,健脾和胃,深受人们欢迎,是面食中朵“奇葩”。1931年版《中江县志》中有这样的叙述:“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胜。色白味甘,食之柔滑。食不尽者,以筲摊晒,浇以冷水收贮,仍可再食。向推夔州产者,实不及中江也。细而中空,它处不然,以此为辨”。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柚中江柚属于文旦柚系品种,引自福建。1991年在四川省水果评审会上被专家评为肉质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优质水果。 中江八宝油糕中江八宝油糕是以精面粉、精油、蜂蜜为主要原料,掺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鸡蛋、鲜玫瑰泥、蜜樱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制作的糕点佳品。中江丹参中江丹参,四川省中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中江丹参一直是中国丹参的主源优质道地药材,以其根粗壮、色泽朱红、药味浓郁、药效高而驰名海内外。2008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中江丹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江白芍中江白芍又叫川白芍、中江芍,是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著名中药材,自清乾隆年间开始种植,历史悠久,因根粗肥壮,外皮光滑,色泽黄白适中,内心白色,因而又有“银心白芍”的美名。中江白芍是公认的白芍中的名品,与浙江杭州的杭白芍、安徽亳州的亳白芍齐名,是国内外市场营销的主流产品,享誉中外。中江双龙粉条中江双龙手工红苕粉条源于北宋,历史悠久,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营养丰富,是中江县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在众多的双龙粉条中,宏波手工粉条集众家之长,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工艺完美融合,是最能代表双龙手工粉条特色的典范。十一、风景名胜西南界洞峡群风景区(原中江石林谷风景区)石林谷位于中江县集凤镇古店村境内,长约2公里,宽300米,沟内景色宜人,石林遍布且十分有个性,沟内既分布有长龄桥、石林阵、天然残物、神仙阁、幸运池、钟鼓村石鼓(夫妻石)、长寿泉、一线天等若干自然景观,还有古亭寺、驸马坟、将军牌、盘龙寺等历史遗迹。继光湖继光湖位于中江县龙台镇,距中江县城22公里,距德阳市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库尾横跨国道G350,对外交通便利。继光湖属于涪江水系,郪江支流龙台河中上游,是人民渠七期工程的一座骨干囤蓄水工程,湖长21公里,有岔沟岔湾48条,总库容为9936万立方米,湖区风景秀丽,植被丰富,为纪念特级英雄黄继光而得名。铜山遗址铜山遗址位于广福镇铜山村和松树村,铜山名胜古迹甚多,以玉江石刻闻名。古铜山玉江河岸有东汉崖墓群多处,其中四处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3号墓中首次发现彩色壁画及黑书榜题达十幅,墓葬形式非常奇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填补了我国崖墓考古和南方地区汉代美术考古的一项空白,是中国汉代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挂面村中国挂面村位于中江县东北镇觉慧村,距县城约6公里,以手工制面闻名。每年春秋冬季节,觉慧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顶晾晒如丝绸般的面条,场面蔚为壮观。2015年3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中江挂面 端上餐桌的 “非遗”》专题,对中江县觉慧村手工挂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沼源博物馆沼源博物馆位于中江县龙台镇,地处成德绵经济圈内,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含沼气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展厅、沼气应用体验展览馆、沼气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黄继光纪念馆黄继光纪念馆位于县城东面的魁山西麓东河之畔,成立于1962年10月,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由纪念性景区、成列展览区和服务区三部分组成。1996年被评定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被评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中江博物馆中江博物馆位于中江县城二环路西二段,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9415平方米,展厅面积5700平方米,主要由序厅、千秋古县厅、华夏瑰宝厅、名士风流厅、城乡规划展览厅五部分组成,主要展出包括东汉青铜摇钱树在内的200余件珍贵文物,展品类别包括青铜器、瓷器、陶器、书法等,其中也包括极具中江特色的中江花石。中国芍药谷中国芍药谷位于中江县集凤镇石垭芍药基地,为AAA级景区。芍药谷是“川丹参”“川白芍”的重点产区,也是全国标准化、无公害白芍产销基地。中江北塔中江北塔位于中江县凯江镇伍城北路北端北塔山山顶,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为十三级实心体密檐式砖塔,也是四川地区仅有的建于北宋时期具有辽代风格的千年古佛塔。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南塔中江南塔位于中江县凯江镇朝阳南路铜鱼山山顶,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距今已逾四百余年,为明代大理寺卿邑人宋兴祖和中江知县杨廷干为培补县城东南风水而建的一座文峰塔。该塔坐东南向西北,为八面体九层楼阁式砖塔。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城市荣誉2016年1月,获评2014-2015年度“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2017年1月,获评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018年1月,获评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19年7月12日,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9年10月,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20年6月9日,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2020年8月,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称号。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11月,入围四川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22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市、县)名单。 2022年8月,被确定为首批四川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2022年10月,入选“2022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十三、著名人物王涣王涣(?-?),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郊县(今中江县)人。其父王顺曾做过东汉安定郡太守。王涣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成为一名深明大义、忠孝仁义之士。后任洛阳令,以惩奸除恶、勤政爱民而著称。苏易简苏易简(958-996),字太简,梓州铜山(今中江广福)人。22岁举进士,是北宋时期四川的第一位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20卷,是著名的宋词家和书法家。苏舜钦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梓州铜山(今中江广福)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有《苏舜钦集》16卷。苏舜元苏舜元(1006-1054)字子翁,一作才翁,梓州铜山(今中江广福)人。善草书,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著有诗集一卷。吴泳吴泳(?-?),字叔永,南宋文学家,中江人,1209年进士,历官军器少监,兼直舍入院,寻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进宝章阁学士,差知温州,后改知泉州,以言罢所。著有《鹤林集》《玉海》和《嘉佑绍兴诸臣奏议》。吴昌裔吴昌裔(1183-1240),字季永,南宋文学家,吴泳之弟,中江人。1214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为人正直庄重、遇事敢言,弹劾无所不避,谥忠肃公。著有《苦言》《储》《蜀鉴》《四书讲义》等。雷正绾雷正绾(?-1897),清朝将领,中江人,官至陕西提督、太子太保。朱智涵朱智涵(1873-1973),名永才,幼年入道门后得道号“智涵”,世人敬称他为“智涵子”。早年远赴山东参加义和拳反帝护国,晚年居中江潜心研武,传道授业。近百年来,先生所育桃李,遍及省内外,范剑英(海灯法师)、张宗安等武术名家都曾得先生言传身教。陈启修陈启修(1886-1960)后改名陈豹隐,字惺农,中江人。191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同年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法科教授兼政治门研究所主任。1947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1956年被评为经济学一级教授。黄继光黄继光(1931-1952),中江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