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自然环境】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西部,是昆明市14个县(市)区之一,因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而得名。地跨东经102°21'~102°45',北纬24°41'~25°36'之间。东西横距38千米,南北纵距53千米。辖区总面积881.32平方千米(滇池水域111.34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660.49平方千米,占74.94%;坝区面积220.83平方千米,占25.06%。辖区有滇池湖岸线68千米。东临滇池,与昆明市五华区和官渡区相连,与呈贡区隔滇池相望;南与晋宁区接壤;西与安宁市及楚雄州禄丰县交界;北与富民县、五华区毗邻。 西山区地处滇中高原,位于康滇古陆与昆明凹陷的交界处,地质地貌复杂。以湖盆岩溶高原地形地貌为主。起伏明显,盆岭相间。由深切河谷、高原山地、山间盆地、断陷湖盆地、低山河谷地貌组成。辖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势微向滇池倾斜。境内最高点为位于团结街道的风摆山山峰,海拔2622米;最低点为团结街道蔡家社区,海拔1750米。山脉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纵横交错。有大小山脉山峰10余条(座),山脉有西山、玉案山、风摆山、笔架山、状元山、如空山、卷毛洞山等;山峰有棋盘山、卧云山、观音山 、大青山等。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有盘龙江、玉带河、采莲河、大观河、船房河、乌龙河、西坝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篆塘河、杨家河、正大河、王家堆渠、金家河等大小河流20余条,多数汇于滇池和螳螂川。 植被类型属中亚带植被,以高原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全区森林覆盖率53.87%。共有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5个植被类型。西山区辖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磷矿、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凝灰岩、硅石、玛瑙及铁矿、钛铁矿、铝土矿、铜、铅、锌、钼、煤、地热水、矿泉水等20种矿产。全区土壤有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4个土类,棕壤、棕红壤、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9个亚类及28个土种。
【建置区划沿革】据《西山区志》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区域大部分属谷昌县。魏晋时期,先后属建宁郡、晋宁郡,隋朝和初唐属昆州。唐中期以后先后属拓东节度、鄯阐府领地,宋朝属鄯阐府领地。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区域大部分为昆明县辖地。1956年10月,改昆明市辖第八、第九区管辖范围建市辖区,因境内有著名风景名胜西山而得名。1958年10月,成立东风、团结、上游3个人民公社,辖24个管理区、3个街道办事处。1960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西山区改建成东风、海联、碧鸡、团结、谷律、上游、沙朗7个人民公社。1961年4月,昆明市海口国营农场划归西山区,改为海口人民公社。1963年1月,西山区人民公社规模调整,将8个人民公社划为21个人民公社。1964年1月,将21个人民公社调整恢复为8个人民公社,下辖管理区改为62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设,东风、海联、碧鸡、团结、谷律、厂口、沙朗、海口8个人民公社改为办事处,大队改为小乡。全区辖8个农村办事处、62个小乡(民族乡18个),及马街、黑林铺、中滩3个城镇办事处。1988年2月,进行乡镇体制改革,办事处改建为乡镇,改东风、海联办事处为马街、黑林铺镇。设马街、黑林铺、碧鸡、海口镇和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沙朗白族乡、厂口乡,原小乡改称办事处。全区辖62个农村办事处,454个自然村,3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城镇居民委员会。2000年9月20日,村级体制改革,57个农村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辖453个村民小组;在已城市化农村办事处设6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6月,撤销马街镇、黑林铺镇,成立马街街道办事处、黑林铺街道办事处。2004年9月1日,昆明市行政区划调整,分别从盘龙、五华、官渡区划入金碧、永昌、土桥、前卫、福海5个街道,划出黑林铺街道、沙朗乡、厂口乡到五华区。经整合,至2005年末,全区辖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6个街道,碧鸡、海口2个镇,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2个乡。2005年10月,撤销西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西苑街道办事处。2006年3月,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两乡合并成立团结镇。全区辖7个街道3个镇: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街道和碧鸡、海口、团结镇。2009年7月1日,前卫、福海街道部分区域(2个社区)划归昆明国家滇池度假旅游区。2009年7月31日,撤碧鸡、海口、团结3镇,设立碧鸡、海口、团结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区辖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碧鸡、海口、团结10个街道;8月6日撤销全区35个村委会,设立3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辖96个社区居委会、392个居民小组。2021年,全区辖10个街道,123个社区居委会、409个居民小组。
【人口 民族】 2021年,西山区常住人口96.60万人,城镇化率94.0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84077人,比上年末增长1.3%。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看,0-17岁人口99080人,18-34岁人口98363人,35-59岁人口240561人,60岁以上人口为146073人。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98275人,占总人口的16.8%。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7412人;其次为白族,有24143人;第三为回族,有16647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20073人。【气候】 2021年,西山区气温较常年平均偏高,降水量稍少,属于一个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充足的年景。年内春季旱情接近常年,雨季开始期较常年正常,主汛期降水量偏多,秋季无连阴雨天气。降水量 2021年,西山区年降水量为1033.2毫米,较常年偏多53.9毫米,较上年同期偏少30.2毫米。主汛期(6~8月)降水量为72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51.7毫米 ,较2020年偏少34.7毫米。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降水量为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9.3毫米。降水过程较少,冬旱较常年正常偏重。春季(3月~5月):降水量为113.1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4.2毫米。春季旱情接近常年,3月降水量特少。夏季(6月~8月):降水量为72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51.7毫米,雨季自6月3日开始,较常年正常。秋季(9月~11月):降水量为17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9毫米,雨季于10月27日结束,较常年同期偏晚。12月降水量16.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毫米。气温 2021年,西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7.1℃,比历史同期平均偏高1.5℃,较2020年偏高0.6℃。年最高气温为31.5℃,最低气温为-2℃。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均偏高。其中3月和5月(偏高2.4℃)偏高最多,其次为9月(偏高2.1℃),2月、4月、6月、7月、8月和12月偏高幅度在1.0~2.0℃之间,1月、10月、11月偏高幅度在1.0℃之内。夏季无低温冷害天气出现。冬季平均气温为10.8℃,较常年同期偏高1.2℃;春季平均气温为19.0℃,较常年同期偏高2.2℃;夏季平均气温为21.4℃,较常年同期偏高1.3℃;秋季平均气温为16.6℃,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主要气候事件 2021年2月10日至4月4日,全区连续50天无有效降雨,特别是3月下旬至4月初,气温快速升高,每天10时至18时平均风速4至5级、阵风7级,其他时间段1至2级,属风干物燥的时期。6月30日至7月3日受低涡切变影响,西山区连续出现中到大雨和局部暴雨强降雨天气过程,大监站过程累积降雨量172.3毫米,区域站最大降雨量210.6毫米,超过50毫米23站点;8月31日雨花站点单日降水量215.6毫米,出现暴雨洪涝灾害。2021年8月1~5日,受高压控制,出现晴热无雨,日最高气温29℃左右,地面偏东风,风速较小。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2021年共出现大风日数4天,年雨日数275天。全年共出现大雨(日降雨量≥25毫米)以上天气过程10次,其中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5次()8月10日,城区单日降水量96.8毫米。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21年,西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8.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69亿元,比上年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8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为0.5:16:83.5。非公经济增加值4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全区生产总值41.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增值税完成9.76亿元,比上年下降2.3%;企业所得税完成2.00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教育支出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卫生健康支出4.4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林水支出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林业产值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牧业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渔业产值0.05亿元,比上年下降7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粮食总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16.5%。蔬菜产量5.81万吨,比上年下降23.5%;园林水果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0.1万吨,牛奶产量0.027万吨,禽蛋产量0.01万吨。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比上年下降22.0%,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增长1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增长13.5%;分门类看,采矿业比上年下降23.5%,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29.5%;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8.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14.8%,医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1.7%,食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7.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4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下降2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58.8%。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发电设备产量329350千瓦,比上年下降13.8%;钢材产量40.61万吨,比上年增长41.0%;中成药产量6806.81吨,比上年增长4.2%;光学仪器产量821.79万台(个),比上年增长25.5%;平板玻璃产量430.75万重量箱,比上年增长2.0%;硫酸(折100%)产量3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其中,实现利润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97.09亿元,比上年下降5.9%;实现利润31.86亿元,比上年下降24.8%;上缴税金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7.76亿元,比上年下降20%。2021年全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9.5%,增速低于2020年28.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6.5%,其中: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2.7%,增速低于2020年3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7.9%;非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0%,增速低于2020年27.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5.9%。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0%,低于上年139.1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5.5%,拉动区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25.47%,占总投资的62.23%,贡献率高达87.97%,拉低我区投资17.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7.8%,占总投资的25.7%,拉动区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42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年内房屋新开工面积244.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6%;商品房销售面积117.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4%。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餐饮收入额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5.4%;饮料类比上年增长79.6%;烟酒类比上年增长5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2.2%;化妆品类比上年下降16.4%;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下降69.1%;中西药品类比上年下降2.3%;文化办公用品类比上年增长6.4%;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17.9%;汽车类比上年增长21.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全年省(市)外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79.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325.2万美元。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运输业增加值7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21年全年,西山区累计接待游客2297.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7%;实现旅游总收入29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3%。其中:宾馆住宿共接待566.37万人,比上年下降16.04%;接待乡村旅游游客的564.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50%;实现旅游收入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8%,乡村旅游人数均花费为349.92元。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5.2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5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0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8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8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9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75%。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企业技术中心40个、重点实验室1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7个、星创天地3个、科技创新团队3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2个,区级专家工作站室2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累计达136家。全年获专利授权2911件。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12个,其中医院51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3个,民营医院38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40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1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78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技术人员663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5人;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技术人员16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床位649张,卫生技术人员880人;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卫生技术人员447人;村卫生室25个,卫生技术人员8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195.83万人次,出院人数48.08万人。2021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0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个,新增体育场地入库面积64.76万平方米。全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200.24万吨标煤,比上年增加1.26%;单位GDP能耗下降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39万吨标煤(当量值),比上年下降2.8%。2021年,全年用水总量4691万立方米。现状水资源总量为1.78亿立方米。年末全区水库坝塘蓄水总量为820.33万立方米,比上年提高1.87%。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3平方千米。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33.33公顷;完成林地征占用植被恢复造林74.33公顷。全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26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28元,比上年增长9.5%。2021年末西山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51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3.7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6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8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58万人。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92万人,比上年增加1.42万人。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3.69万人,比上年增加5.74万人。年末西山区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2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6张;各类养老服务设施61个,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2个,养老服务机构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