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灵寿县位于太行山中部东侧,河北省西部,在省会石家庄西北 35 千米处。东至东经114°28′,西至东经 113°45′,南至北纬 38°16′,北至北纬 38°48′。东邻行唐县,东南与正定县毗连,南与石家庄市、鹿泉区相望,西同平山县接壤,西北隅与平山县、阜平县及山西省五台县接境。全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宽 15 ~ 20 千米,长 100 千米,俗有“灵寿县一条线”之称。总面积 1069 平方千米。县城坐落在县境东南隅,城区面积 7.5 平方千米。 【区划设置】2020 年,灵寿县辖 6 镇(灵寿镇、青同镇、塔上镇、慈峪镇、岔头镇、陈庄镇),9 乡(三圣院乡、牛城乡、北洼乡、狗台乡、南寨乡、北谭庄乡、南燕川乡、寨头乡、南营乡),279 个行政村。在县城设 5 个社区(牌楼社区、中山社区、松阳社区、育才社区、龙岗社区)。拥有 1 个省级开发区(河北灵寿经济开发区,2012 年 10 月 29 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建置沿革】灵寿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为冀州。周时为中山国,故城村曾为西周至春秋时姬姓子爵中山国和战国时桓公中山国的都城。赵灭中山国后属赵国。秦时先后属钜鹿郡、常山郡。汉高祖三年(前 204)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晋代县治移至今灵寿县城所在地。隋代先后属恒州、燕州(治灵寿)。唐代先后属井州、恒州、泜州、镇州。五代时先后为镇州、真定府辖县。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行唐县,熙宁八年(1075)恢复灵寿县,仍归真定府。金代,灵寿属河北西路真定府。大蒙古国太祖(铁木真)十一年(1216)置恒州,辖灵寿。太宗(窝阔台)十一年(1239)恒州废,灵寿属中书省真定路。元属真定路。明和清初属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改真定为正定,属正定府。民国元年(1912)属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 年)废道,灵寿县属河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北省,1958 年 10 月灵寿与正定合并为正定县。1961 年 12月灵正分县,恢复灵寿县,属石家庄地区。1993 年石家庄地市合并为石家庄市,灵寿县属石家庄市至今。 【河流】县境内主要有滹沱河、慈河、松阳河 3条河流及数十条支流,总流域面积约 1000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 90% 以上。1950 年代,诸河均为常年流水河,尤其是滹沱河、慈河,由于水量较大,泛滥频繁,沿河形成无数坑塘沼泽,积水到处可见。1960 年代开始,连年干旱少雨,诸河相继缺水、断流,直至变为无水的干沙沟。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太戏山下桥儿沟村马跑泉,流经山西省的繁峙、代县、原平、忻县、定襄、五台、盂县和河北省的平山县。经平 山县东白家岸村流至本县西洼村西,向东南流过西王角、中王角、东王角、牛城 4 个村的村南,此段与平山为界。由牛城村西南折向东流,沿忽冻、倾井庄、南合村、东合村,再经胡庄、安定、西木佛、东木佛村南折转东南流至同下村,忽冻至安定段与鹿泉区以河为界,西木佛至同下段为县境内河,过同下村西南流入正定县境。滹沱河在县内流长 10 千米,流域面积 102 平方千米,属季节河。河床宽度1000 ~ 4000 米,河道沙质,河床较浅,淤积较多。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黄壁庄水库建成后,未发生过水患。滹沱河为子牙河上游段。 慈河古称滋(ci)水。《山海经》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发源于漫山村草房子庄西北,纵穿 南 营、 寨 头、 陈 庄、 岔 头、 谭 庄、 慈 峪 6 个 乡(镇)。东南沿青同、南寨、北洼 3 个乡(镇)和行唐县为界(其中慈峪至岭北段为县境内河),至党家庄村东出境,县内流长 83 千米,流域面积 753 平方千米,为县境内最大河流。现潜流北贾良村北贾良庄。慈河为大清河南支流源头,县内建有大Ⅱ型水库横山岭水库。 松阳河古名松水。上游为两条小河:一条发源于塔上镇万里村,另一条发源于慈峪镇柳家庄村,两河流至武凡同村东北汇合,再流经张凡同、尹凡同、大吴庄、西关、城内、东合村、大东关、岗头,到岗头村有淤泥河汇入,到胡庄村西南注入滹沱河。松阳河长 23 千米,流域面积 97 平方千米,河床宽5 ~ 50 米,属常年流水河。上游建有小Ⅰ型水库 1座(王阜安水库)、小Ⅱ型水库 7 座,蓄水灌溉沿河两岸的土地。1983 年后,松阳河变为季节河。2018年 6 月 6 日,松阳河道整治工程竣工,开始分段拦 坝蓄水,水源从燕川水库调取。今松阳河已恢复常年流水河。 卫水河又名卫水,俗名雷沟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流,《尚书·禹贡》里有“恒卫既从”的记述。卫水在远古时与慈河同源同流,卫水即今慈河。大禹治水,率先民在今北贾良村和秋山村一带改河向东并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恒卫既从”的记载。卫水改道为慈河后,地表水流改向东南,而地下之水沿裂隙潜流到良同村北溢出,形成 3 个大汪, 卫水经良同、北托、东托、白马岗、南纪城、三圣院,于东木佛村入滹沱河。流长 32 千米,流域面积 91 平方千米。今卫水河干涸,只在东木佛村东尚有不足 1 千米长的小溪。 【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 1069 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 528.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49.48%;丘陵面积 403.90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37.78%;平原面积 136.20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12.74%。折合地亩,全县 159.93 万亩,其中,园地面积 1.84 万亩,占总面积的 1.15%;草地面积 35.93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 22.47 %;耕地面积 48.03 万亩(包含基本农田面积 35.12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 30.03 %;林地面积39.48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 24.69%;交通运输用地2.46 万亩,占总面积的 1.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7 万亩,占总面积的 5.48%;河流水面 2.06 万亩,占总面积的 1.2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43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 0.89%;其他占地 19.93 万亩,占总面积的 12.46%。 【矿产资源】灵寿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 49 种。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银、铁、云母、花岗岩、大理石、矿泉水等。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陈庄、寨头,探明储量约 135.7 万吨;银矿分布于寨头、南营,探明储量约 6.86 万吨;铁矿分布较散,主要在山门口以北,探明储量约 2605.67 万吨;云母主要分布在南燕川、山门口,探明储量约133.37 万吨;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山区四个 乡 镇, 探 明 储 量61442 万立方米;大理石分布在丘陵的慈 峪、 北 谭 庄、 南燕 川 和 广 大 山 区,探明储量 42620 万立方 米; 矿 泉 水 分 布于 南 营, 探 明 储 量约 4380 吨。
【生物资源】灵寿县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植物资源灵寿县属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明显,平原地区田间地埂以狗尾草、苍耳、白羊草、刺菜、灰葵、鬼针草等禾本科为主。沟河湿地有车前、地锦、蓟菜、灰绿藜等;河漫滩主要有节节草、稗草、田旋花、菅草等;河边沿积水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芦苇、蒲草、三棱草、水稗等。村庄及周围有毛白杨、北京杨、小叶杨、加杨、垂柳、国槐、刺槐、香椿、臭椿、榆、泡桐、法桐等。在滹沱河、慈河、松阳河沿岸有刺槐、杨、柳等。果园以苹果、梨、桃为主。丘陵台地植被较差,除有部分刺槐、臭椿外,植被以稀疏的酸枣、荆条、胡枝子等为主。西北部山区植被较好,原始次生林夏季林荫如盖,植被覆盖率达 98%以上,树种有红桦、白桦、椴、杨、落叶松及橡栎、麻栎、栓皮栎、鹅耳枥、槲槲、侧柏等。人工林以油松、刺槐为主。经济树种有柿子、黑枣、核桃、板栗、大枣、山杏等。灌木以六道木、照山白、杜鹃、黄栌、枫、酸枣、胡枝子等为主。在山顶平坦剥蚀面上,发育亚高山草甸,以白羊草、黄背草为主。动物资源灵寿县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遍布 全 县。 其 中, 兽 类 有 豹、 狼、 狐(分 赤 狐、 草狐)、獾(分猪獾、狗獾、猫獾)、狸、狍、野猪、野兔、刺猬、仓鼠、松鼠、田鼠、鼹鼠、黄鼬、黑鼬、鼯鼠(复齿鼯鼠俗称“寒号鸟”)、蝙蝠等。鸟类有雕、鸢、苍鹰、雀鹰、鹳、天鹅、野鸭、水鸡、沙燕、青燕、弛脚苇喳(又叫苇莺)、鹌鹑、斑鸠、布谷鸟、黄脚三趾鹑(俗名牛哦兰)、猫头鹰、啄木鸟、鹞(分麻鹞、铁翅鹞)、雁、鸽、岩鸽、鹂鸲、黄鹂、百灵、靛颏(分红、蓝两种)、野鸡、石鸡、乌鸦、白脖鸦、寒鸦(山老鸹)、喜鹊、灰喜鹊(俗名麻跃雀)、云雀、山雀、麻雀、燕子、翠鸟、画眉、白鹭等。爬行类有蛇、壁虎、蜥蜴等。昆虫类有野蚕、蝉、蜘蛛、蚰蜒、蜻娗、蝎子、土元、蚂蜂、熊蜂(葫芦蜂)、土蜂、蚯蚓、蝼站、螳螂、蝈蝈、蚂蚱、斑蝥、瓢虫、蝴蝶等数十种。畜禽有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猫、狗等。猪的品种有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斯格。牛的品种除本地黄牛外,奶牛有黑白花、肉牛有西尔塔子、夏洛来、海福特。羊的品种有本地山羊、绵羊、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蛋鸡有海兰褐、尼克、罗曼和华北柴鸡,肉鸡有艾维因、AA。家兔品种有比利时、虎皮黄和青紫蓝。特种动物养殖有北狐、蓝狐、貂、貉、梅花鹿、马鹿、獭兔、鸽、七彩山鸡等。水生动物,主要有鱼、虾、蟹、贝、鳖和蜉蝣类动物。本地自然生鱼有泥鳅、鲫鱼、鲤鱼、鲶鱼、黑鱼、黄颡(俗名鲫甲)、黄鳝(俗名蛇鱼)、草鱼、元鱼、蝦虎鱼、赤眼鳟鱼、马口白条、棒花、麦穗鱼等。人工养殖的外地引进优质鱼种有银鱼、荷叶鱼、半鳃、细鳞斜颌鲴、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青、鲢、鳊、鳙、鲂鱼等 30 多种。【水资源】灵寿县水资源总量为 1.6769 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 0.7519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 1.3961 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 0.4711 亿立方米。有大中型水库 2 座,其中,横山岭水库为大Ⅱ型水库,总库容为 24300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 9347 万立方米;燕川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为4700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 1250 万立方米。小型水库共 27 座,其中,小Ⅰ型水库 5 座(王阜安、徐家疃、梁前沟、后山、砂子洞),小Ⅱ型水库 22 座。塘坝共 106 座,设计蓄水能力 406.8 万立方米。提水工程共 15 处,设计年提水量 1853 万立方米。机井共有 5462 眼;水厂工程两处以及 4 个联村水厂,供水人口可达 17.96 万人。【湿地资源】灵寿县湿地属于河流湿地、淡水湿地。主要有滹沱河湿地、松阳河湿地、慈河及其支流湿地。湿地总面积约 40 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 3.75%。滹沱河湿地位于县城南 1.5 千米,滹沱河中游北侧黄壁庄水库大坝以东至同下段广大地区,长9 千米,宽 500 ~ 2000 米,面积 12 平方千米。其中水塘面积及沼泽水草地占 50%,草地、林木等植被面积占 40%,沙丘、滩涂占 10%。水塘呈不规则状或链状分布,断续出现。沼泽地生长着芦苇、蒲草、水湖莲等水生植物,并伴生着柽柳等喜水灌木。草地和丛林中栖息着野鸭、黄雀、鹦鹉等鸟类和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人口】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0613人,比上年末增加857人,其中城镇人口107012人,农村人口243601人。全年出生人口2712人,人口出生率为7.7‰,比上年降低2.3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40人,死亡率3.25‰,比上年降低14.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9782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44%,比上年末增长0.41个百分点。(快报数)。【民族】县域内有 23 个民族,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 22个,分别是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傈僳族、藏族、达斡族、锡伯族、黎族、纳西族、水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少数民族人口不到 80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0.21%,散居在县内各乡镇。【经济】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2.9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三次产业比例为27.5:2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