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招商视频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宣传片

地区
福建省 > 泉州市 > 洛江区
浏览量
11次
发布于
2024-05-29 15:36:59
区县介绍

 洛江区于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区划调整时成立,辖区内有中国著名的洛阳古桥和风景秀美的洛阳江,故取名洛江区,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祖籍地。全区土地面积374.82平方公里,辖一乡三镇两街道,共67个行政村、19个社区,常住人口25.6万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少数民族40个,以回族、苗族、土家族、畲族、壮族居多;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洛江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带、泉州中心市区东北部,介于东经118°33′ ~118°42′、北纬24° 56′ ~25°19' 之间,东北毗邻惠安、莆田市仙游两县,西连南安市,南接丰泽区,是联结“三面四地”和泉州环湾城市建设的重要枢纽带。区域内交通网络方便快捷,  “三纵八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福厦高铁、沈海高速及复线、泉三高速南惠支线、324国道、307省道横贯境内。核心区域紧邻沈海高速公路泉州出入口和泉州高铁火车站,距离晋江机场仅20公里,距离国家一类口岸后渚港仅10公里。泉州环城高速洛江出入口位于辖区双阳街道境内,沈海高速复线洛江北出入口位于辖区北部腹地罗溪镇境内。

洛江区人文底蕴丰厚,区域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有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宋代洛阳古桥,桥身横跨洛阳江,规模宏大,名闻遐迩,系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有被誉为“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的国家3A 级景区仙公山;有形似灵龟汲水、三庙并峙、雄伟壮观的龟峰岩;有古木参天、气势恢弘的虹山瀑布;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施琅将军陵园及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俞大猷公园;有享誉闽南地区的九仙宗教文化、南少林体育文化、侨乡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印尼民俗风情,以及“陈三五娘传说”、“仙公山传说”、“俞家棍”、“十音铜锣”、“妆糕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废治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泉州市区所在地。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1950年11月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1971年1月,晋江县北部的河市、马甲、罗溪3个公社及国营双阳华侨农场归泉州市管辖。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鲤城区”。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1997年6月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原泉州市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鲤城、丰泽、洛江),同年9月29日,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福建洛江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原万安开发区、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整合而成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3.37平方公里,2010年12月获省政府批准扩区,总规划面积增至23.24平方公里。含塘西片区、双阳片区、河市片区、河市西片区、河市白洋片区五大片区。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有三个园区共8.2平方千米。开发区产业定位为轻工产业提升、闽台智能制造产业对接、区域性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规划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工艺制品、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生态旅游为主。开发区建区以来,招商机制逐步健全,出台多项招商优惠政策和措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多措并举。管理服务更加便捷优质,出台《洛江区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营商环境“1+1+9+N”提升行动,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并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进“一门一号一窗一网”,“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等多项行政服务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落地并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