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招商视频
新质南翼 新极未来
地区
福建省 > 泉州市 > 南安市
浏览量
8
发布于
2024-05-29 15:39:59
区县介绍

  南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1993年撤县建市,现有行政区划面积203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8公里,辖23个乡镇、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170多万,海内外乡亲400多万,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   南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置1760多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孕育出“开八闽文化先河”的欧阳詹、民族英雄郑成功、伟大思想家李贽、一代名将叶飞等杰出人物,有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名录的九日山祈风石刻和五里桥、宋元时期号称“东方第一大港”的金鸡古港、堪称世界建筑史珍宝的皇宫式建筑群蔡氏古民居等11处国保单位,有特色浓郁的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和南音等艺术瑰宝。   南安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福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桥头堡”,也是福建对台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区域周边有5个国际机场、5个港口、13个高铁动车站站点,即将接入地铁和城市轻轨,等级公路里程超4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福建省第1。其中,南安辖内的石井港距台湾金门仅6海里,已获批对外开放,正在对码头泊位进行提级连片规模化建设,建成后可通过散杂货1400万吨、集装箱400万TEU、滚装车辆3.5万辆次及旅客150万人次;兴泉铁路南安北站已开通运行。

南安经济繁荣、产业厚实。2022年GDP增长3.7%,总量位列全省县域第2位、全国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15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22亿元、增长19.6%,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20位。工业发展蹄疾步稳、韧性十足,占GDP比重达56%,拥有规上企业1229家(超亿元企业518家、超10亿元企业79家)、专精特新70家(数量居泉州市第一),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1位。石材陶瓷、日用轻工两大产业跻身千亿集群,其中,石材产业入选省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拥有规上企业393家(超10亿元企业26家),全国行业10大龙头企业有9家入驻南安,进口、出口石材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55%,是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交易中心。日用轻工产业深耕童鞋、日化、户外用品、卫生纸品、聚氨酯床垫、塑料薄膜等细分领域,拥有规上企业336家(超10亿元企业32家),金鹿日化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品牌,成为中国童鞋之都、中国雨伞城。水暖厨卫产业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60家(超10亿元企业7家),特别是九牧已成为全球卫浴行业中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南安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水暖厨卫产业基地。机械装备产业获评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拥有规上企业294家(超10亿元企业9家),在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头羊”企业,比如,巨轮机械在石材机械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德林机械在全自动造型机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省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国家级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拥有规上企业32家(超10亿元企业4家),三安半导体产值突破50亿元,阳光中科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全省市场占有率超90%。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潜力迸发,占GDP比重达37.9%,拥有限上商贸企业600家,连续三年新增超百家,建成7个省、泉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获批石材、水暖卫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现代物流业有宏图华昌、天地汇物流、英豪物流等11家省A级物流企业,2022年网络货运平台交易金额超80亿元。电子商务业拥有电商店铺数近3.5万家、电商企业9900多家,2022年网络零售额达183亿元,“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排在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佳第24位。商贸会展业拥有石博会、水暖泵阀交易会、农订会等一批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2022年贸易额达178亿元。同时,聚焦抢滩布局新能源、预制菜、短途旅游等新兴产业风口,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落地。  南安生态优美、宜居典范。全市森林覆盖率52.7%,有大小河流140多条,水资源量占所属泉州市的70%,城市产城融合、配套齐全、秀美宜居,城镇化率60.3%,是国家级生态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与此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是全国科技、文化先进市、科普示范市、五星级慈善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土地资源】根据南安市202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2022年南安市土地总面积203099.8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851.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25%;园地面积14463.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2%;林地面积10517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78%;草地面积927.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6%;湿地面积3152.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水域面积8104.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826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8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403.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7%;水工建筑用地面积33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7%;其他土地面积542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7%。  【矿产资源】截至2022年底,南安市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个矿种,分别是铁锰矿、钼矿、钨矿、泥炭、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闪长岩、工艺用辉绿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砂、陶瓷土、高岭土、绢云母、伊利石、叶蜡石。全市有持证矿山3 家,年设计生产规模均百万立方米,矿种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2家投产,1家未开采。  【水资源】2022年,南安市境内大小河流300多千米纵横交错,另有各类水利工程1.4万处。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149座,万方以上山围塘542座,蓄水工程总库容9.0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2501处、提水工程1921处、水力发电站73座、自来水厂13个。江海堤防224处,总长113千米,其中海堤16处,总长38.64千米(其中保护千亩以上耕地的海堤有11处,总长34.61千米;保护千亩以下耕地的海堤有5处,总长4.03千米);护岸海岸线5条,总长5.45千米;江堤203处,总长68.91千米(其中城区防洪堤8处,总长25.26千米,丰州霞美堤段长5.01千米,洪濑堤段长3.6千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17.3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年均地表水资源量16.33亿立方米,年允许开采的地下水量1.03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2022年,南安市境内有珍稀名贵树种,如楠木、檫树、花梠木、红豆杉、水杉、银杏等;竹类以长枝竹、青皮竹等为大宗;珍贵药材有茯苓、黄柏、肉桂、金边地鳖、穿山甲、小海马等6种。农、牧、茶、果品种资源丰富,其中闽南黄牛、吐绶鸡闻名全区。全市有果树种类42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果树龙眼、荔枝、柑橘、香蕉等。南安的茶树发现与种植始于晋代丰州莲花峰,石亭绿是福建历史名茶。动物有云豹、山獐、小灵猫、刺猬、豪猪等 35 种。鸟类有鹧鸪、斑鸠、雉鸡、白颈长尾雉鸡、猫头鹰等 86 种。爬行类有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龟壳花蛇、绿毛龟等 29 种。两栖类有蛙、蟾蜍等 11 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虎纹蛙、水獭、蟒蛇、小灵猫等。水产资源有 185 个品种,其中较有经济价值的有英氏鲻、鲻鱼、日本对虾、长毛虾、斑节对虾等;大小伯、内盘、奎霞一带海域不仅是鲻鱼产卵场所,同时发现有江珠贝、贻贝、西施舌、海胆、石花菜等海珍品在此繁生。  【旅游资源】南安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样,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五里桥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保18处、市保65处。古遗址84处、古墓葬74处、古建筑192处、石窟寺及石刻5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1处。其中,九日山祈风石刻、安平桥(五里桥)是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市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建有星级酒店8家,旅行社4家,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6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观光工厂3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示范点3个,省级生态旅游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帐篷露营地2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2个,省级金牌旅游村3个,伴手礼商品42种。

  新石器时代,南安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夏、商两代,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为七闽属地。  春秋末期,为越国属地。  战国中期,为楚国属地。  秦代属闽中郡,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辖。  西汉初期,属闽越国。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为冶县地。  东汉属东部都尉的侯官县地,后又增设会稽南部都尉,南安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地。  孙吴永安三年(260),改南部都尉为建安郡,析侯官县置东安县,县治在南安丰州,隶属建安郡。管辖兴化、泉州、漳州一带。  西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隶属晋安郡。管辖兴化、泉州、漳州一带。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晋安郡改为晋平郡。萧齐复为晋安郡。  南朝梁天监中(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郡治在丰州,下领晋安、龙溪、兰水三县。南安郡初隶扬州,普通六年(532),改隶东扬州。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升晋安郡为闽州,南安郡属之。天嘉六年(565),闽州废,南安郡仍隶属东扬州。光大二年(568),又升晋安郡为丰州(州治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改丰州为泉州(州治在今福州),南安郡改为南安县,建安郡改为建安县。南安县治设在丰州。  隋大业二年(606),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隶属闽州。大业三年(607),改闽州为建安郡,南安县上隶建安郡。南安县的辖地为今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的大部分及长泰县。当时的德化归属闽县。  唐武德元年(618),改建安郡为建州,南安县上隶建州。  唐武德五年(622),在旧南安郡地置丰州,治所在今丰州镇,并析南安县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两县。  唐武德六年(623),在闽县复置泉州。武德八年置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贞观九年(635),丰州撤销,南安、莆田两县隶属泉州。  唐嗣圣元年(684),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设在今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复泉州。州治设在今福州。  唐久视元年(700),因孙师业诉称到泉州途远。又于南安县置武荣州,下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唐景云二年(711),原闽县所置的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称为泉州,南安县隶属泉州。  唐开元六年(718),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  唐天宝元年(742),泉州改为清源郡。南安隶属清源郡。  唐乾元元年(758),清源郡又复为泉州,南安县隶属之。  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西南四乡置大同场;长庆二年(822),析南安县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二乡置小溪场;乾符三年(876),析南安县武德乡置武德场。当时的大同场、桃林场、小溪场、武德场仍为南安管辖地。  五代是个动乱的时期,战祸连绵不断,当时全国出现10个割据的小国家,“闽国”便是其中的一个,创始人王审知。后唐长兴四年(933),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南安县隶属泉州。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闽国为南唐所灭。后汉乾祐二年(949),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后周显德二年(955),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升南安小溪场为清溪县,武德场为长泰县,均属泉州所辖。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南安隶属平海军。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平海军改为泉州,南安隶属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泉州路。大德二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南安隶属泉宁府。不久,又属泉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福建省所辖的八路为八府,南安隶属福建省泉州府。  清朝时期,行政区设置继承明制,最高一级称省。剩下分府、县,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直隶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和州。南安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设置东西南北四路道,南安县属南路道。  民国3年(1914)6月,全省按原辖区,置厦门、闽海、汀章、建安四道,南安属厦门道。  民国14年(1925),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建制,南安直属于福建省。  民国22年(1933)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十一次中委会决议,将福建省划分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11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会改原划的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南安县隶属兴泉省。翌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南安复位福建省直辖。  民国23年(1934)7月,福建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南安属第五行政区,区治设同安。  民国24年(1935)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仍设同安。民国27年,区治改设永春。民国29年2月16日,区治改设德化,6月28日仍迁回永春。  民国32年(1943)9月,调整行政区,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仍设永春。  民国35年(1946)1月,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南安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设晋江。  民国36年(1947)4月,全省缩为7个行政督察区,南安仍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仍设晋江。  1949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在福州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9月,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安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在晋江县城(今泉州市区)。  1950年4月1日,福建省第五专署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安隶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设泉州。9月16日,又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区专员公署,南安隶属晋江区专员公署。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区专员公署改称为福建省晋江专区专员公署,南安隶属福建省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67年6月30日,“文化大革命”初期,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专属的领导职权。  1968年9月23日,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军管会。  1971年6月17日,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福建省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南安县隶属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1日,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福建省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南安为属县。  1986年1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晋江地区行政公署为泉州市,南安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建市。当年10月16日举行建市庆典活动,正式成立南安市。南安市属福建省直辖,泉州市代管。南安市人民政府驻溪美街道。  至今,南安市建置沿续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