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招商引资宣传片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招商引资宣传片
【基本情况】庆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古属雍州,隋置庆州,唐宋元明清时期一直为州府县所在地。县城三面环山,两水绕城,形似“飞凤”,又称凤城。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地带,东邻合水,西濒黑河,与镇原县相望,南与西峰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位于兰州至青岛、福州至银川、银川至百色、延安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交汇处,国道309线、211线,省道202线贯通全境,距离庆阳机场40公里,是庆阳北三县的交通枢纽,是西安、银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庆城县辖9镇6乡,总土地面积2692.6平方公里,山川塬兼有。 【资源优势】庆城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基本特点可用“黄、绿、红、黑”来概括。“黄”,就是5000多年的岐黄中医药文化。中医鼻祖岐伯诞生于庆城,并在此与轩辕黄帝谈医论道,成就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岐黄中医药文化,被中国社科院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绿”,就是4000多年的周祖农耕文化。夏太康年间,周先祖率族人迁徙于此,教民稼穑,削土筑城,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庆城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和首批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现已形成以苹果、肉羊两大产业为主导,中药材、小杂粮、瓜菜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体系。“红”,就是近百年的红色革命文化。庆城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城建立武装组织,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1937年1月建立中共庆阳县委,蔡畅同志为第一任书记。抗战时期,作为拱卫延安党中央的西大门和陇东地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王维舟、耿飚率领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驻防庆城达八年之久。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陇东中学题写了校名。“黑”,就是50多年的石油工业文化。庆城是长庆油田的发源地和原油主产区,1970年钻出第一口油井(庆一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长庆油田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大油气田,油田作业区已遍布庆城县,境内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有油井4100多口,年产原油140万吨以上,天然气储量818亿立方米。 【综合】 国民经济: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亿元,增长6.2%(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计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3.9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6.73亿元,下降1.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的12.6:59.7:27.7调整为11.6:64.9:23.5。 【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53万亩,下降0.76%。粮食总产量11.44万吨,下降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5.86万亩,增长1%,夏粮产量4.72万吨,增长1.93%;秋粮播种面积26.67万亩,下降2.38%,秋粮产量6.72万吨,下降1.61%。油料播种面积9.86万亩,增长0.76%,油料产量1.22万吨,增长5.7%;蔬菜播种面积16.45万亩,增长1.17%,蔬菜产量12.5万吨,增长2.58%;果园面积17.23万亩,增长2.72%;水果总产量14.47万吨,增长11.6%,其中苹果面积16万亩,增长2.96%,苹果产量13.86万吨,增长11.38%。 畜牧业: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4.36万头,增长1.45%。其中,牛存栏4.11万头,增长2.58%;牛出栏1.9万头,增长5.32%。羊存栏28.57万只,增长7.91%;羊出栏10.6万只,增长11%。猪存栏5.36万头,增长2.87%;猪出栏4.61万头,增长17.5%。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年末,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增加值同比增长3.3%;根据规模以下工业样本库25户企业调查数据推算,地方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9%。 建筑业:2022年,全县2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2706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6亿元;实现增加值5.29亿元,同比增长15.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2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5.2%。 按投资构成分组(不含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其他费用投资同比下降16.3%。 按三次产业分组: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6.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1%。 按投资规模分组(不含房地产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0%;500-499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5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3%。 【交通运输业】 截至2022年底,全县铁路总里程62公里;公路总里程2286.751公里,较上年增加387.88公里。其中:3条高速122.439公里;3条国道199.893公里,较上年增加5.445公里;4条省道76.583公里,较上年减少0.246公里;9条县道222.469公里;14条乡道258.033公里;152条村道818.374公里,较上年增加8.092公里;459条自然村道588.96公里,较上年增加374.589公里。 【商贸消费和招商引资】 商贸消费: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5亿元,增长0.4%。分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13.85亿元,下降1.94%;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4.8亿元,增长7.7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8.54亿元,增长36.67%,零售业实现6.68亿元,下降28.51%,住宿业实现1000万元,增长18.02%,餐饮业实现3.33亿元,增长14.66%。 招商引资: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2个,到位资金37.4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40个,到位资金30.86亿元;续建项目12个,到位资金6.63亿元。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72亿元,增长10.3%;完成小口径财政收入4.76亿元,增长1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62亿元,增长8.5%。 金融: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8亿元,增长18.1%,其中,住户存款126.2亿元,增长12.5%;非金融企业存款23.8亿元,增长41.7%;广义政府存款12.8亿元,增长4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9.9亿元,增长3.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2.9亿元,下降3.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7亿元,增长7.6%。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2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其中幼儿园60所(公办28所,民办32所)、小学26所、教学点83所、初中10所、九年制7所、高中3所(完中2所)、特教学校1所、职中1所。在校人数44323人,其中幼儿园8720人、小学21382人、初中9748人、职专1383人、高中3044人、特教学校46人。教职工3214人,其中专任教师3191人,专任教师中幼儿教师81人、小学教师1672人、初中教师990人、普通高中教师301人、职专教师113人、特教学校34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9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9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4%。全县高考一本进线率27.96%,本科进线率75.62%,均位居全市县区第1名;总录取率92.51%。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1580人次(其中国培55人次、美丽园丁项目5人次、省培2981 人次、市培4007人次、县培1316人次,继续教育培训3216 人次)。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年资助1558人次,资助金额155.8万元;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全年2061人次,资助金额205.1万元;落实中职免学费全年2365人次,资助金额241.57万元;落实中职国家奖学金2人次,资助资金1.2万元;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73人次,资助金额5万元;落实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书本费资金共计564人次,资金141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961人次,资助金额2309.3424万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693.15625万元,惠及学生17029人次;落实幼儿保教费全年资助17047人次,资金898.983万元;金辉公益金爱心助学全年资助20人次,金额4万元。 科技:全年分别完成R&D经费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财政科技投入1402.73万元、2.695亿元和1760万元。科技创新工作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二。完成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培育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入库纳统科研与技术服务业企业、非企业单位各1家。推荐上报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星创天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庆阳长情实业有限公司荣获“甘肃省科普基地”称号。立项实施县列科技计划项目13个,组织实施东西部协作科技帮扶资金项目2个。聘请选派科技特派员9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5个,科技特派员累计参与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项,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业新品种30多个,推广实用技术20多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在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节日期间,深入乡镇、村组广泛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甘肃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第十二届庆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庆城县喜获“学生个人奖”6项,“科技创新作品奖”64项。 【文体广电和旅游】 文化: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17个,群众书画交流培训服务中心一处。挖掘非遗项目达到59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2项,县级44项;传承人达到134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19人,县级114人。全年主办及承办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活动11次,受益观众5000人。举办培训班8场次,培训人员600人次。举办展览4场,参观人员1000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8场,参观人员700人次。2022年年末图书馆藏书量169763册。年接待读者7260人次,年流通10868册,新办借书卡70张。由于疫情原因,年开馆时间305天,周开馆56小时。庆城县博物馆1个,共有3个固定展室,举办3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79723人,学生和儿童共28853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800万元,共计注册文化企业133家,无增减。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完成公益性演出90场,大型综合演出2场,无商业性演出,无经济收入。 体育:全年开展羽毛球、太极拳、乒乓球、“全民健身日”等培训宣传活动15期,举办庆城县“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干部职工运动会、庆城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庆城县2022年社区运动会等赛事活动25场次,共指导体育健身站点60多个,指导群众健身26000多人次。 广播电视: 全年播出时间为9355小时。广播播出公共节目时间5030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554小时;电视播出公共节目时间3120:30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650:30小时。县融媒体中心编排电视新闻365期,播报新闻稿件2568条。庆城人民广播电台共编排播出广播新闻350期4300条。中央和省级用稿 11条,庆阳电视台用稿635.3条。 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1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5亿元。持续推进庆城县岐黄周祖文化旅游景区申报创建5A级景区,目前创建方案已全部完成,庆州古城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荣获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对象1处,中国最美康养小镇/基地1个,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人,成立旅行社1家。组织宣传推介3次,配合录制宣传视频2期。推出市域4日游、5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庆阳人游庆阳活动”87辆大巴4500多名游客组团游览庆城,“中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500人次。承办全市导游、讲解员、乡村旅游和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产业融合培训班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