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宣传片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宣传片
尤溪地处闽中,因境内同名溪流而得名,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居福建省各县(市、区)第二位,总人口45万人,辖11镇4乡、251个村和20个居委会,是三明市幅员最大的县,自然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千年古县,朱子诞生地。始建县于公元741年,是福建省首个获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是中央苏区县,是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和省级文明县城。闽中枢纽,三明东大门。地处福建地理中心,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有福银、厦沙、莆炎高速和向莆铁路“三高一铁”过境的交通优势,距三明沙县机场仅半小时车程,是闽江航运的重要通道。初步形成了“322”产业发展格局,是中国革基布名城、中国混纺纱名城、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省级纺织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着力打造产值超千亿的纺织产业集群和香精香料、竹木加工、机械电子等3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生态福地,沿海后花园。森林覆盖率达78.48%,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和汤川侠天下、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民居、九阜山、古溪星河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是中国金柑之乡、竹子之乡、油茶之乡、绿竹之乡,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制种大县,铅锌矿储量居华东之首,占全省20%以上。
【地理位置】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东部。地处东经117°48'30"-118°40',北纬25°50'36"-26°26'30"之间,东邻闽清和永泰县,南接德化县,西连大田和沙县,北毗南平市。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距省会福州市国道198千米、高速公路173千米、铁路151千米;距三明市省道117千米、高速公路69千米、铁路42千米;距三明沙县机场高速公路69千米、铁路51千米。是省会福州1小时经济圈,厦门2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地形地貌】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3%。地势中部低,西北与东南山岭耸峙,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原错落其间,面积占6.94%,尤溪河斜贯南北。全县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模山(玳瑁山)坐落东南方,海拔1472米,最低处是东北方,为尤溪口镇政府驻地尤墩村,海拔72米。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西北麓,东南界邻闽江,为多丘陵山地,境内的尤溪、青印溪、华兰溪、后亭溪等34条河流,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不同时期的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多次的文物普查,发现全境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80余处,古窑址5处,矿冶遗址10余处,摩崖石刻3处。几千年来,尤溪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文明,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遗迹和遗物。福建的新石器时代属晚期时代,大约在6000多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磨制石器、制陶技术和纺织的出现,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尤溪县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遗址有洋中镇后楼村水尾墩遗址、新阳镇的虎路仑遗址、西城镇文峰村高树兜遗址等。【水尾墩遗址】位于洋中镇后楼村东南约1千米,为青铜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5-0.6米。采集有石锛、石斧等石器及大量的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云雷纹、回纹、叶脉纹、篮纹、细绳纹、曲折纹等。可辨器形有罐、豆、釜等。【高树兜遗址】位于西城镇文峰村西南约400米,为青铜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发现,遗址面积约2300平方米,遗物零星散布。采集有砺石、陶支座及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席纹、曲折纹、网纹、可辨器形有罐、釜等。【虎路仑遗址】位于新阳镇夏阳村西约1千米,为青铜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400平方米。局部断面有陶片和成堆木炭暴露。采集有少量石镞、石锛和印纹灰硬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陶片纹饰有凹点纹、方格纹、席纹等。可辨器形有釜、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