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招商视频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宣传片

地区
山东省 > 泰安市 > 泰山区
浏览量
17次
发布于
2024-06-07 10:48:42
区县介绍

泰山区为泰安市辖区,位于泰安市中部,北依泰山。东西南三面与泰安市岱岳区搭界,北部与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毗连,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是泰安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地形地貌   泰山区地处泰(安)莱(芜)向斜盆地的西部边缘,北依泰山,南濒大汶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泰山风景名胜区,山峦起伏,高山幽谷,海拔200米以上,最高海拔(泰山玉皇顶)1532.7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峰。西南部地形起伏,为低山丘陵,海拔170~200米。东南部为大汶河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海拔130米上下。中部为泰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200米上下。   水资源量   泰山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万立方米,丰水年为12130万立方米,平水年为6630万立方米,枯水年为3670万立方米,特枯水年为1280万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平水年为6818万立方米,枯水年为5795万立方米,特枯水年4462万立方米。扣除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部分,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平水年为10819万立方米,枯水年为7650万立方米,特枯水年为4732万立方米。按2000年全区总人口59.17万人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4立方米,占泰安市人均占有量的53%,占山东省人均占有量的50%,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属比较严重的缺水区域。   气 候   泰山区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植被  泰山区耕地和林地均为次生植被。地带性植被为阔叶落叶林和温性针叶林,代表树种为松类和栎类。针叶树种为油松、侧柏,阔叶树种多为麻栎、栓皮栎,其它树种有刺槐、毛白杨、泡桐及果树等。林木覆盖率为47%,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1%,自然植被面积占41%,季节性植被占44%。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比例为41:59。  草木植物以杂草为主,分布广泛。海拔500米以上地带主要生长羽毛草、鹅冠草、羊茅等,250~500米地带干燥处生长狗尾草、狼尾草、黄背草、野菊、牡蒿、沙参等,250米以下地带和田间、河边主要生长牛草、虎尾草、牛筋草、白茅草、蒲公英、苦莴苣等。  矿产资源  泰山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的矿种有11种,矿产资源总储量达200亿吨,主要矿产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境内设博邑。秦代博邑改为博阳县,汉初改为博县,泰山郡治博县。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10年),泰山郡治所迁至奉高(今岱岳区范镇故县村)。北魏时期,博县改为博平县,泰山郡治迁至博平。北齐时期,博平复改博县,泰山郡废,设东平郡。隋开皇元年(581年),东平郡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博县改为汶阳县,后又改为博城县。唐乾封元年(666年)改为乾封县。唐总章元年(668年),复改博城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又改为乾封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乾封县治迁岱岳镇(今泰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乾封县改为奉符县。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于奉符地设泰安军,泰安得名始此。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军为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州为府,设泰安附郭县。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留泰安县。新中国建立后,泰城为泰安专署及泰安县驻地。1958年6月,泰安城关镇及周围村庄划出建立泰山市。同年11月29日,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建立泰安市。1963年4月撤市复县。1982年3月,泰安县复改为泰安市。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地区,成立泰安市(地级),原泰安市(县级)分设泰山区、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