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云洲区招商宣传视频
山西省云洲区招商宣传视频
云州区位于大同市东郊,距市区20公里,国土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常住总人口15万,辖9个乡镇(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聚乐乡、许堡乡)、1个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128个行政村。区境东西相距约45公里,南北相隔约60公里。云州区紧邻大同市区,是市区东部门户,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与北京、太原、张家口等城市实现2小时高铁互通,是连结大同市与京津冀地区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沟通华北、西北、东北和三晋腹地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得大、天黎、孙右3条高速公路以及208国道、109国道、S301省道、S302省道、S203省道、S339省道和京包线、大秦线、大准线和大张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此外,山西省第二大民用机场――大同云冈国际机场位于倍加造镇。公路、铁路、航空形成的立体交通体系,使得对外拓展和物贸交流十分便利。云州区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2018年脱贫“摘帽”,有“中国黄花之乡、国家火山公园、生态休闲胜地”的美誉。 人文历史悠久。李汪涧遗址是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节点,杜庄土林有3万年前在大同湖边生活的营地,4000年前的吉家庄遗址被认为是大同桑干河流域重要的文化遗存。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年代建成,唐朝贞观年间置定襄城,后改为云中县、云州。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划出“大同县”。2018年5月正式撤县设区。 地理气候独特。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1157米,年均降水量391.5毫米。桑干河流经境内58公里,形成16座水库、6万亩湿地,册田水库是全省第二大水库,为首都水资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物产资源丰富。农作物有玉米、谷黍、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有小明绿豆、哈密杏、槟果。尤其大同黄花有600年种植史,成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小黄花、大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山西唯一的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云州区境内有12种金属矿产,其中: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岗岩、白云岩探明储量分别为69亿立方米、5.5亿立方米、3000万立方米、311万立方米和82万吨,还有煤、石英、长石、矿泉水、砖瓦粘土、砂、铁。主要工业品为活性炭、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等。 生态环境优美。全区林地89.35万亩,森林覆盖率24.58%,形成了绵延百里的绿色林海,是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绿化模范县,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家国际健康养生基地、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 旅游景点众多。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火山群,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色优美,南山睡佛和汉“白登之战”遗址、清帝师李殿林旧居、吕家大院、慈禧西逃驻地和聚乐、许堡古堡等自然人文景观极具开发价值。 2021年3月,中国共产党大同市云州区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区干部群众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奋进的姿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旅样板区、幸福宜居典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云州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目标而奋斗。
云州区位于东经113°20′-113°55′,北纬39°43′-40°16′,东接阳高县、南连浑源县和怀仁市、北邻新荣区、西依平城区、云冈区,区境东西相距约45千米,南北相隔约60千米,总面积1478平方千米,属晋冀蒙交汇之地。土地资源国土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云州区林地达89.3万亩,牧草地达36.11万亩,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度分别达34.8%、51.2%。水资源云州区为富水区,水资源总量10547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09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745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20立方米。地表水属海河水系,以桑干河、御河、沙河和方城河、中高庄河等为主,形成了大中小型16座水库,水面达12630亩,湿地达6万亩。桑干河年均流量2.6亿立方米,境内流程58千米,注入境内的山西省第二大水库——册田水库,总库容5.8亿立方米,面积约5万亩,蓄水量8600万立方米,每年向大同市和大同二电厂供水5000万立方米,历年共向北京市输水2.3亿立方米。物产资源农作物有玉米、谷黍、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有小明绿豆、哈密杏、槟果。尤其大同黄花有600年种植史,成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获得6个国家级品牌。云州区境内有12种金属矿产,其中: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岗岩、白云岩探明储量分别为69亿立方米、5.5亿立方米、3000万立方米、311万立方米和82万吨,还有煤、石英、长石、矿泉水、砖瓦粘土、砂、铁。主要工业品为活性炭、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兔、豺、狐子、山狸子、獾子、瞎老、黄鼠狼等,禽鸟类有鸡、鸭、鹅和天鹅、大雁、燕子、麻雀、鸽子、喜鹊、布谷鸟、啄木鸟、老鹰以及画眉、黄莺、山雀等。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和杨树、柳树、榆树等阔叶林。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子、马铃薯、豆类等。
战国,属赵。秦朝,置平城县,故治在今大同城东北古城,属雁门郡。新莽改平城县为平顺县,东汉,复旧。建安末年废,三国,魏复置,属新兴郡。晋朝,改属雁门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年)复名平城,属恒州,兼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无忧坡上。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县,属代郡。时又于县境西北置临塞县和临阳县。北周,废置,同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属长宁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云内县,属马邑郡。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定襄县自朔州北界定襄城故址徙此,属云州,兼为州治,云内县废入,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15千米。永淳元年(682年)为默啜所破,州、县俱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为云中县,属云州,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五代,晋割入契丹,隶西京道。辽朝,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县地置大同县,属西京道。金朝,初于县境置裕民县,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皇统初年废。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云中县废入大同县,属大同路。明朝、清朝,俱属大同府。中华民国,初年属雁门道,后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分置东、西大同县,分属晋察冀边区与晋绥边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复为一县。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1954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县政府驻大同市城区。1958年,大仁县并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区,区政府仍驻大同市内。1960年,以原大同县置古城区。1964年,复为大同县,属大同市。1965年,改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71年,与大同市分治,县政府迁驻西坪镇。1993年,撤销雁北地区,县改属大同市。2001年,原西坪镇、中高庄乡合并设立新的西坪镇,原许堡乡、西册田乡合并设立新的许堡乡,原瓜园乡、城庄乡合并设立新的瓜园乡,原聚乐堡乡、阁老山乡合并设立新的聚乐堡乡,原峰峪乡、徐团乡合并设立新的峰峪乡,原吉家庄乡、麻峪口乡合并设立新的吉家庄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7个乡:西坪镇、倍加皂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聚乐堡乡、许堡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坪镇。2018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