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宣传片
江西省九江市宣传片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古人誉之为“九派寻阳郡,分明似画图”,号称“天下江山眉目之处”。九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 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9084.61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全境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偏高而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平均海拔20米)。奔腾浩荡的长江、碧波荡漾的鄱阳湖和群峰连绵的庐山,共同构架出“一山独耸、二水合流”的山水空间。浔阳古城就坐落在这名江、名湖和名山之间,呈现出“山在城边,城在水边,水在城中”的独特城市风貌。 辖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市、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先秦 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多有变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属楚。 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致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pó)、艾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秦汉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以其地设3郡,其中九江郡辖区范围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高帝六年(前201),设豫章郡,治南昌;领县十八,九江境内有五,依次为:第三彭泽(治今彭泽西南,包括湖口、彭泽、都昌及安徽东流一部);第五历陵(治今德安);第七柴桑(治今九江西南,包括市区及九江、星子、瑞昌等地);第八艾(治今修水渣津附近,包括修水、铜鼓2县);第十四海昏(治今永修东,包括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5县);第十六鄡阳(治今都昌南,包括都昌县和波阳县各一部)。同时,设立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江南辖区一部在今九江境内。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设建昌县。中平年间(184~189),分艾县置西平县;二年(185),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吴(今奉新)2县。建安四年(199),析艾、海昏设西安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鄱阳(鄡阳、历陵)、庐江(寻阳)4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西安县为豫章县。元康元年(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10郡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永兴元年(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江北),属江州。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义熙八年(412),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废鄡阳,并入彭泽县。元嘉元年(424),废历陵,并入柴桑县;二年(425),废海昏,并入建昌县。梁太清二年(548),分彭泽置太原侨郡,辖晋阳、和城、天水3侨县及彭泽;分柴桑置汝南侨县;寻阳郡治迁入湓城(今九江市区)。太平二年(557),分江州为二,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太原、高唐、齐昌、新蔡4侨郡。陈永定三年(559),置豫宁郡,治豫宁县,辖艾、建昌、永修、新吴、豫宁5县。天嘉六年(565),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唐五代十国 隋开皇三年(583),彭泽易名龙城县。九年(589),废除梁、陈二代所设的侨郡、侨县:废太原郡,并晋阳、和城、天水、彭泽4县为龙城县;废豫宁郡,并永修、豫宁、新吴、艾4县入建昌;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2县立寻阳县;十八年(598),改寻阳县为彭蠡县;龙城复名彭泽县。大业二年(606),废州设郡,形成郡、县两级行政建制;废江州,改置江州郡;改彭蠡为彭城县,随后又改为湓城县。三年(607),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复设豫宁县。 唐初,江西地区属江南道。武德四年(621),分湓城置浔阳县;废郡复州,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3县。五年(622),分湓城县置楚城县;割鄱阳县雁子桥之南境置都昌县;复置西平县,与豫宁县并存;设置浩州,辖彭泽、都昌、乐城、广晋4县;复置永修县;析建昌设龙安县(今安义境内);八年(625),废浩州,省乐城并入彭泽县;废湓城入浔阳县。贞观八年(634),废楚城并浔阳县。永淳元年(682),析建昌复设新吴县。长安四年(704),析建昌置武宁县。景云元年(710),改武宁为豫宁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辖洪、饶、虔、吉、江、袁、信、抚8州、37县,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3县。天宝元年(742),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确立州、县两级建制,改浔阳郡为江州。宝应元年(762),豫宁复名武宁县。贞元十六年(800)分武宁建分宁县。 五代南唐顺义七年(927)升蒲塘场为德安县。升元元年(937),析建昌、武宁、奉新置靖安县;二年(938),升湖口戍为湖口县。三年(939),江州设奉化军;升赤乌场为瑞昌县;改浔阳县为德化县。 宋元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七年(982),设南康军,治星子,辖星子、都昌、建昌3县。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江州属江南东路,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改分宁县为宁县。开宝八年(975),江州降为军事;宁县复称分宁县。大观三年(1109),江州升为望郡。 南宋绍兴二年(1132),江州改属江南西路;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属江州;星子、都昌、建昌属南康军;分宁、武宁属洪州。建炎二年(1128),合江、池、饶,信4州为江州路。四年(1130),升分宁县为义宁军。隆兴元年(1163),废义宁军,复为分宁县。 元代行省下设路、州、县。至元十二年(1275),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1276),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1277),罢江西大都督府升江州路,改南康军为南康路,辖县未变;十六年(1279),江州路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复隶江西行省;二十三年(1286),于武宁县置宁州,辖分宁、武宁2县。元贞元年(1295),升建昌为州,属南康路。大德八年(1304),升分宁县为宁州。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次年改称南康府。 明清 明洪武初三年(1370),降建昌州、宁州为县;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为5道、13府,其中九江道辖九江、南康、饶州3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3县;宁县、武宁则属南昌府,弘治十六年(1503),复升宁县为宁州。正德十三年(1518),分建昌置安义县,隶南康府。 清代,九江境内各县隶属仍承明制。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为义宁州。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1914年,全省设4道,辖81县,其中浔阳道辖20县。同年,为避免道、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义宁为修水县、建昌为永修县。1926年废道,各县均直属省政府。1927年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撤销,并入九江县。 1932年以后,江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其区划变更频繁,数量时有增减。以1935年全省设8个行政督察区,今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关系为:武宁、修水、永修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析九江县城厢设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7县(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3区(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代管3个省辖县级市(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直管4个正县处级委(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九江市八里湖新区管理委员会、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九江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土地资源 九江市地处亚热带过渡地带,水热条件较丰富,化学物理风化作用比较强烈,地带性土壤以红壤为主,还有水稻土、黑色石灰土、黄棕壤、潮土等。根据《九江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耕地262886.59公顷(394.3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78%。其中,水田168717.16公顷(253.08万亩)、水浇地228.40公顷(0.34万亩)、旱地93941.03公顷(140.91万亩)。 矿产资源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有色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江西矿产资源大市。列入九江市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53种,矿产地266处,其中大型矿床31处、中型40处。优势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钨、锡、锑、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饰面用石材、建筑石料矿产等。 能源资源 主要有水能、风能、光能和生物质能等。全市可利用水力资源1250兆瓦,已开发724.4兆瓦,建成水电厂(站)306座。鄱阳湖区风力资源丰富,江西省规划建设15个风电场,装机957兆瓦,其中九江11个,装机696兆瓦,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九江全年日照充足,具有光伏发电的良好基础。境内丘陵地带植物种类繁多,环鄱阳湖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物柴油、非粮食燃料乙醇和生物质发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项目。 生物资源 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水系完整,生态系统完备优良,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森林覆盖率56.44%,植物种类和种源达3400种以上,高等植物为28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多达86种。动物种群中有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余种。每年冬季在鄱阳湖湿地栖息的候鸟有126种,数量多达数10万只,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天鹅、白额雁等珍稀濒危种类,其中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鄱阳湖鱼类有140余种,占全省总量的81%以上,还有虾、蟹、珍珠、贝壳等淡水特产。彭泽县桃红岭有野生梅花鹿600余头,占全国现存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