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招商视频

甘肃省武威市宣传片

地区
甘肃省 > 武威市
浏览量
12
发布于
2024-06-20 15:29:52
区县介绍

一、基本情况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全市有84个镇、9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1052个行政村。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43.81万亩,常住人口142.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6万人、乡村人口70.13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41个民族。 二、主要特点 武威是河西走廊一颗明珠,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富集、区位独特,是一片文化厚地、一个资源宝地、一块生态要地、一方精神高地,高质量发展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隋末的大凉均在此建都。文化遗产丰厚,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罗什寺塔、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历代名人辈出,有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金日磾、三国曹魏著名谋士贾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清代著名学者张澍等,东晋时期著名佛教译经家鸠摩罗什在此驻锡弘法17年。汉唐文化、五凉文化以及天马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简牍文化、石窟文化、贤孝文化等各展异彩。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山天池、森林草甸、河流湖泊、大漠戈壁、湿地绿洲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地理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铁路、干武铁路、连霍高速、定武高速、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 生态地位重要。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全国生态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也是全国最为典型的内陆河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有祁连山、连古城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24.9%,森林覆盖率19.01%,全市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产业特色鲜明。武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瓜果及肉类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更是酿酒葡萄的绝佳产地,设施瓜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发展优势明显。沿山沿川沿沙“三大产业带”初步形成,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达利食品、青岛啤酒、伊利液态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蓬勃发展。汉唐天马城开放运营,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凉州十七巷罗什寺和东巷子街区、民勤通航乐园、古浪欢乐谷建成运营,天祝南泥沟帐篷城即将建成,“凉州会盟”纪念地项目加快推进,我市被评为“美丽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区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向上。 三、经济指标 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8.08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92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9亿元,增长1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98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35元、17266元,增长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