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之乡 册亨县
中国民族文化之乡 册亨县
册亨在夏商周时即有建制,目前仍保留着古罗甸王国遗址、古土司府遗址、古墓葬圹群、摩岩浮雕及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等各种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册亨县人民政府,先后属兴仁专区、兴义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1957年国务院批准县人民委员会由册阳迁往者楼建新县城。1958年撤销册亨县建制,并入安龙县。1961年恢复册亨县建制。1965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册亨县,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仍属兴义地区。1981年,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划归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撤销自治县建制,改设册亨县。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端,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于东经105°27′~106°12′、北纬24°38′~25°19′之间。东临北盘江与望谟县相邻,南隔南盘江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乐业、隆林三县相望,西连安龙县,北抵贞丰县。南北最大距离73千米,东西最大距离76千米,国土总面积2598平方千米。县城距州府驻地兴义市区120千米,距省城贵阳330千米。县党政机关驻地者楼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75米,平均海拔830米,是贵州纬度最低的县份,全年日照1492.3小时,年平均气温19.8℃,年总降雨量1297.3毫米,无霜期365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宜各类作物生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锑、镁、大理石等,已探明的黄金储量23吨,锑矿储量57万吨,镁储量1260万吨,大理石10亿方。水资源总量18.41亿立方米,总水能蕴藏量30万千瓦。近年来,立足资源和生态优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林产业做文章,现有杉木83万亩、桉树35万亩、林地面积达2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37%,现有特色林业、蔬菜、林下菌药、精品水果等产业达90.73万亩。有省、州农业龙头企业2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3个,农业总产值41.42亿元。荣获“中国糯米蕉之乡”“中国油茶名县”称号。区位优势渐显。册亨地处贵阳、昆明、南宁为顶点的三角形重心上,到3个省会城市的车程均为3小时左右,距兴义机场90分钟车程,是云南省、贵州西南地区与广西、广东等地沿海城市沟通的必经交通要道。南昆铁路、汕昆高速、望安高速穿境而过,南北盘江红水河水运通道建成通航。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交汇,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毗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田林、乐业、隆林三县相望,西与安龙、北与贞丰县相接。国土面积2598平方公里,辖3街道、9镇、1乡,156个村居社区、997个村民小组,2022年末户籍人口249748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93503人,乡村户籍人口156245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为37.44%。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19亿元,财政总收入6.98亿元。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至2019年累计脱贫7.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69%降至1.5%。2020年1月通过贵州省委托第三方2019年贫困县退出专项检查评估;2020年3月3日省政府公告册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提前1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6月通过国务院委托第三方2019年贫困县退出专项抽查;2020年8月通过国家统计局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效普查。2017年至2019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