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招商视频

重庆市城口县招商宣传视频

地区
重庆 > 重庆市 > 城口县
浏览量
447
发布于
2024-10-21 11:33:54
区县介绍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处于北纬31°37′— 32°12′,东经108°15′— 109°16′。全县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66公里,辖区面积 3289.088平方公里。东与陕西省镇坪、平利等县毗邻,西与四川省宣汉、万源等县(市)相交,南与重庆市开州、巫溪等区县接壤,北与陕西岚皋、紫阳等县相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清道光二年(1822年)始设城口厅,民国2年改厅为县。因踞三省门名“城”、扼四方咽喉称“口”而得名。年末全县户籍户数8.79万户,户籍总人口24.9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14万人,女性人口11.76万人。先后获得“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大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钱棍舞之乡、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蜂业优秀之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县、全国信访三无县”等称号。

城口县行政区划城口县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处于北纬31°37′— 32°12′,东经108°15′— 109°16′。全县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66公里,辖区面积 3289.088平方公里。东与陕西省镇坪、平利等县毗邻,西与四川省宣汉、万源等县(市)相交,南与重庆市开县、巫溪等县接壤,北与陕西岚皋、紫阳等县相连。县内辖2街道(葛城街道、复兴街道)10镇(高燕镇、巴山镇、坪坝镇、修齐镇、庙坝镇、明通镇、高观镇、高楠镇、咸宜镇、东安镇)13乡(蓼子乡、左岚乡、北屏乡、双河乡、沿河乡、厚坪乡、治平乡、岚天乡、周溪乡、河鱼乡、明中乡、龙田乡、鸡鸣乡)。

经济发展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7.32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2:23.5:56.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4万元,比上年增长9.1%。民营经济增加值32.35亿元,增长1.9%,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8%.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21.99亿元,可比价增长2.4%。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25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8.96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玉米产量4.01万吨,增长1.3%;稻谷产量811吨,增长3.6%;薯类4.53万吨,下降2.9%;大豆1221吨,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8.71万亩,比上年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07万吨,增长4.4%。年末生猪出栏14.32万头,比上年增长8.3%;生猪存栏9.30万头,增长4.4%;羊存栏5.79万只,下降13.4%;羊出栏8.93万只,下降5.6%;牛存栏0.97万头,下降18.9%;牛出栏0.48头,下降3.8%。年末家禽出栏262.63万只,比上年下降6.9%;家禽存栏142.95万只,下降16.7%。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7亿元,比上年下降3.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5%,制造业下降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0亿元,比上年下降23.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4亿元,比上年下降14.3%;主营业务成本11.45亿元,下降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60.1%。从产品和产量看,钡粉和中药材分别增长45.6%和23.1%;水泥、混凝土、发电量和销电量分别下降48.1%、52.7%、47.8%和31.6%。  全县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500万元以上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50.1%,民间投资增长38.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1 %、53.2%、4.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8亿元,比上年下降43.4%。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61万平方米,下降44.8%。商品房销售额为9.58亿元,下降29.1%;其中住宅销售额8.03亿元,下降36.0%。五、贸易和招商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8亿元,比上年下降1.6%。从行业的销售额和营业额看,批发业销售额18.58亿元,增长0.1%;零售业销售业12.32亿元,下降4.3%;住宿业营业额2.32亿元,下降1.0%;餐饮业营业额3.65亿元,下降2.4%。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13个,同比增长9.2%;实际累计到位资金10.40亿元,同比增长126.3%。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34.3%。其中,区县级税收收入2.14亿元,下降22.5%;非税收入4.06亿元,增长118.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5亿元,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3亿元,增长0.3%。政府性基金支出14.34亿元,增长806.0%。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7.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7.53亿元,增长15.0%;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2.10亿元,增长23.0%。各项贷款余额118.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6.32亿元,下降0.4%。年末银行存贷比为75.4%。全县人寿和财产保险实现业务总收入17486.12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财产保险收入4893.83万元,增长1.8%;人寿保险收入12592.29万元,下降4.0%。七、居民收入与社会保障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00元,比上年增长9.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14元,增长8.0%。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26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19028元、4408元、4064元和7026元,分别增长3.4%、4.8%、4.7%和4.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74元,增长4.3%。 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9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6938元、4477元、392元和1552元,分别增长6.5%、7.7%、6.2%和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90元,增长4.7%。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11.53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女性4.85万人。全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470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41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8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0.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2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万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13万人,下降10.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5万人,下降3.5%。农村特困人员0.18万人,下降3.3%。全年发放低保金额6517万元,比上年下降6.6%,其中城镇1027.7万元,下降9.0%;农村5489.3万元,下降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