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招商视频
云和:走出去引进来 招商成效“跑”出来
地区
浙江省 > 丽水市 > 云和县
浏览量
7次
发布于
2025-05-21 17:27:35
区县介绍

云和概览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居瓯江上游,是丽水市地理中心,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县域总面积989.6平方公里,辖4街道3镇3乡、71个行政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11.38万、常住人口12.92万。目前,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1093家,成功注册“云和木玩”和“云和教玩”两个集体商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3个,木制玩具产品达十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产品总量占全国的66%、世界的40%,7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等82个国家和地区。 云和是“山水之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赋予云和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独特资源,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84座、水域3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5%,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仙宫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云和综合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全域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是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第一个省“无违建县”,入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好山、好水、好空气”也孕育了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云和雪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华名果”,“云和雪梨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云和黑木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和湖有机鱼是浙江省第二大有机鱼品牌。 云和是“小县大城”。2001年以来,云和针对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县小而城区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的实际,提出并一以贯之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把县城作为县域增长极来培育和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目前,全县58%的农民下山转移、78%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93.4%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达到7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也被广为关注,获得“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云和是“木玩名城”。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历经四十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云和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创制、出口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和“中国木制玩具城”。目前,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成功注册“云和木玩”和“云和教玩”两个集体商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3个,木制玩具产品达十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产品畅销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占全国的66%、世界的40%,出口份额占国内同类产品的65%。 云和是“抗战省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和成为浙江抗战的“大后方”。1939年4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小顺浙江铁工总厂视察,发表了“工人顶天立地”的著名演讲。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民国浙江省政府迁驻云和,共迁入70余家行政机构、39个军警机构和34家工商企业,国立英士大学、之江大学等高校纷纷入迁,著名文化人士冯雪峰、潘天寿等云集云和,对整个县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市浮云乡及元和乡之半置云和县,隶属处州府,全县设4坊,下辖2乡、9都、47图。有6680户,14281人。景泰六年(1455)在坊郭西黄溪北岸建儒学署,次年九月建成。天顺二年(1458)云和县矿税甚重,剥削多端,民不聊生,奋起抗争。知县刘洁治理无能,自缢身亡。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大水,溪水高2丈。濒溪民房漂没。弘治六年(1493)知县黄芳主持在浮云溪左修筑水渠,西起白水村委,东至前巷畈,灌田20余顷,时称黄公渠(俗名河堰)。同时,筑云阳陈(今白水洞)。嘉靖元年(1522)始建养济院,址设鲤鱼山左。嘉靖四年(1525)知县胡希锤修,汪屺纂《云和县志》,5卷。今无传本。万历五年(1577)阴岩坑矿工暴动。兵备副使龚大器、参将王尚文领兵数百镇压。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县陈文用昭下令:严禁春、夏、秋三季播种时节淘砂(铁砂)。万历三十六年(1608)大水。 溪水高数丈,县前巷街淹2里许,冲坏民屋500余间。三都(今崇头镇)砻铺山崩,毁坏民房,压伤40余人。崇帧十六年(1643)三月,清明午时县门鼓楼失火。顺治五年(1648)七月十六日,大雨。三都东坑下岭淹死4人。康熙十二年(1674)五月,耿精忠叛乱,干部将徐尚朝攻陷云和。次年四月,其部都尉连登云退守石塘,拥兵2万。十五年(1676)八月十八日,清廷遣宁海将军贝子傅喇哈领兵,连破9寨、7营、28栅,斩耿军7000余人,擒部将49名。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大雨四昼夜,洪水泛滥,冲坏田地、房屋,溺死者无数。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十五日午时,火灾,烧毁县城民房百余间。. 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林汪远修,柳之元等纂《云和县志》,至三十一年(1692)成书,全志5卷,为今存最早《云和县志》。康熙三十一年(1692)坊郭建造祈丰桥。康熙三十二年(1693)大水成灾。康熙四十八年(1709)闽起义军彭子英卒部屯驻云和牛头山,攻击松阳、遂昌等县,龙泉知县金辉派兵镇压,彭被乡兵击杀于道太渡口。雍正十二年(1734)虎入县署2次。雍正十二年(1735)大饥。乾隆十五年(1750)民革,艾米每石值银丝两。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大雨二昼夜不止。一、二、五、九都,民房漂没无数;七、八都山崩,压伤4人。乾隆四十年(1775)鳌峰书院创办。乾隆五十年(1785)四都乌杜坑、虎伤7人。嘉庆十二年(1808)建造崇头水口本桥,名曰栈云桥。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石拱桥,改名将军桥,桥长24.5米,宽6.1米,高9.1米。嘉庆十七年(1812)大饥,民食老鸦蒜和观音粉,斗米值钱数百。嘉庆二十五年(1820)大旱,灾民食草木。七月二十三日:大水,冲毁农田,淹没庄稼。道光元年(1821)大饥,斗米值钱四百。 、道光七年(1827)建菩溪医学,址在朝阳坊。道光二十二年(1843)改名著溪书院。道光十二年(1833)冬,大雪成灾,冻饿流亡者不可胜数。道光十四隼(1834)五月十二日,大水,沿溪田、房屋漂没无数。秋旱,斗米值钱三百,盐一斤值钱一百。道光十五年(1835)大旱成灾,民食树皮、草根,秋疫作、道路积尸无算。道光十六年(1836)始设育婴堂。道光二十二年(1843)夏,雨雪大如斗,小如拳,植物、屋瓦俱损,伤人畜甚多。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十四日,大水,七都沿溪一带田地、房舍,均被漂没。咸丰二年(1852)九月初十夜,有星(陨石)大如斗,自西坠东,光如电扇,有声如雷,须臾乃至。梅榕辑《云和县大庆寺志》1卷,刻本,藏浙江图书馆。咸丰三年(1853)三月十六日辰时,地震。是年,七都长汀村山裂200余丈。咸丰四年(1854)七月,三都砻铺村山崩,冲毁农田数十亩。八月,七都周坑村山崩,压死37人。咸丰五年(1855)六月初十日,大水成灾,多处山崩,田地、房舍漂没不可胜数。一都大仓村溺死20余人,三都花岱岭村溺死6人。咸丰八年(1858)四月二十二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将石镇吉率太平军攻占云和。五月初七,转战崇头、黄庄、赤石等地。次日,监生周鹤纠集乡兵在白水与太平军交战,周鹤与乡兵42人战死。婺州兰溪商人,始迁云和经商,后在城内成立婺州会馆。同治元年(1862)正月二十人口,太平军再次攻克云和。六月初七日,与乡兵在朱村交战,乡兵死68人。同治三年(1864)知县伍承吉修,涂冠续修,王士份等纂《云和县志)16卷。光绪八年(1882)杉坑岭村蓝宝成中恩贡,为云和畲族首创先例。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杉坑岭村创立畲汉共学村塾。光绪十七年(1891)基督教传人云和。光绪二十九年(1903)小葛畲民遭山主欺压。蓝火新化缘联名诉讼。官府下令:不得欺侮畲民。 于城隍庙刻石竖碑以作永记。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魏兰在箬溪书院倡办先志学堂,聘陶成章等为教习。次年停办。十二月,在沪参加光复会。光绪三十二隼(1906)县官立两等小学堂(次年,改官立高等小学堂)、公立女子高等小学堂、益智初等女学堂、云和师范讲习所创立。魏兰辑《畲客风俗》,在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发行。光绪三十二车(1907)云和基督教会创办萃英高等学堂、萃英医务所,为云和有西医之始。首次试种牛痘。光绪三十四车(1908)六月三日,始设云和大清邮政代办所。县署在规溪亭设卡收税,三都千余群众集会抗税。宣统二年(1910)全县行政区域改2坊、9都为8区。民国元年(1912)魏兰、张伟文(云和籍),被选为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8月29日21时山洪暴发,城西新旧堤堰崩裂,城内水深丈余,全县冲毁房屋12975间,淹没田地9441亩,受灾12698户,5054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3%。民国3年(1914)5月18日,崇济乡(今赤石、库北一带)民众1000余人,聚集乡公所商议抗粮、劫狱事宜。温芳梅统领带兵强行解散。民国4年(1915)2月,“云和雪梨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民国9年(1920)淫雨成灾。民国10年(1921)魏兰倡办云和中学,开办一学期即停办。创办定型花边厂,产品远销日本及南洋各国,13年停办。民国14年(1925)国民党云和县临时党部成立。16年5月解散。同月20日,国民党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成立。17年,改称云和县党务指导委员会。19年,复称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民国16年(1927)

公立云和图书馆建成。西翁林场创办,是为云和最早的林场。民国17年(1928)2月,在眠犬山麓创办云和县苗圃。3月12日,营造“中山林”。后在飞峒湾、朱山凸各竖“中山纪念林”石碑一块。在县城东门石桥头兴建中山公园,次年落成。全县开始陈报土地,次年7月结束。实行村里制。全县编为8区、4里、88村、347闾、1720邻。民国18年(1929)2月,县妇女协会成立,21年3月,改称妇女会。夏,德国学者史图博、上海同济大学教师李化民来云和考察畲民徙居、民俗、语言等。10月,螟虫灾害严重,晚稻歉收。同月,县公众运动场建立。冬,云和镇张咏甫自费购置35毫米手摇电影放映机,并创办印刷厂。为云和县有电影放映和印刷之始。是年,云和县县长周康昌决定取缔畲妇服饰,违者罚款。民国19年(1930)2月,通俗讲演所、公立图书馆、公众运动场合并,称县立民众教育馆,馆址在儒学暑。下半年,开展商业调查登记,全县有商业272家,其中县城内103家。冬,张咏南创办小京班,为二和县最早建立的戏班。至23年解散。民国20年(1931)2月,县商会成立。4月,县农会成立。秋,城镇各界代表集会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12月,始设电话支局。民国21年(1932)1月5日,县禁烟(鸦片)委员会成立。2月1日,戒烟所成立。10月,因淫雨、风灾,赤石镇和11个乡、47个村农田损失严重。信和、咸孚钱庄创办,两钱庄均于28年停业。民国22年(1933)3月1日,县反日救国会创办的《救国月刊》首次发行。5月1日,丽(水)浦(城)公路云和至丽水段动工修筑,同年11月竣工通车。7月28日,《东南日报》揭露:云和县长赵天河违法渎职,侵吞积谷款、急赈救济款与教育基金。 8月,粹坊、谷上、集成等乡,受雹灾、虫灾,饥荒严重。 9月16日丽浦公路云和至龙泉段动工修筑,次年10月竣工通车。同时建成赤石 塔下大桥,24年春水毁,改车渡。秋,举行云和县首届运动会。 12月,设云和电报局。民国23年(1934)夏旱,农田龟裂,早稻、玉米枯萎,损失价值银圆40万元。 11月1日,云和《新民半月刊》创刊发行。 12月6日,云和县政府布告:畲妇不得穿着异饰与戴头冠,畲民不得说畲语,若依 然固守旧习,政府就要强制执行。26年4月9日,又重申此令。民国24年(1935)2月4日,安溪村发生轻微地震。5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辗转于县内云丰、库北、黄源、梅源、沙铺、大 源、金村、赤石、沈村、龙门等数十个乡村,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7月,实行保甲制。全县设5区4镇25乡168保1650甲。 12月1~2日,举办云和首次文物展览。 经省政府批准,全县127名农民迁福建省崇安县落户垦荒。民国25年(1936)5月18日,水灾,连续降雨15小时48分钟,降水量97.5毫米。 6月19日,县长赵天河以挑夫名义欺骗163名畲汉壮丁入营,引起公愤,三四百人 大闹衙门,赵天河爬窗逃跑。 8月,统一度量衡制度,开始实行市直。 12月,霞晓桥村村民成立第四区有限责任林业生产合作社。民国26年(1937)10月,民船实行编队制度,原有水上11保100甲900户,改编为1个中队11个小 队,中队长由县长兼。民国27年(1938)1月15日,中共云和县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施平,隶属中共浙南特别工作委员会。 为云和县最早成立的中共组织。 1月17日,民众教育馆出版日刊《云和快报》。 1月18日,30名抗日救亡青年从丽水到云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月,省政府决定云和、龙泉、遂昌三县为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县。 2月13日,全县妇女掀起劝募千双军鞋运动。 2月,县国民兵义勇壮了常备队122名队员志愿加入补充营,赴抗日前线。3月5 日,各界代表800余人隆重集会欢送。 春,国民党浙江省直属云和县区党部升格为县党部。 3月8日,县妇女会召开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 9月1日,浙江铁工厂在小顺创办,31年5月,迁福建省南平具。 9月,县简易师范学校在狮山创办。 同月,中共云和县委成立,书记陈平。 云坛、丰源、笃礼等乡久旱无雨,田禾枯萎,村民断炊,财主不肯售粮,农民暴 动。民国28年(1939)1月,浙东电力厂小顺分厂建成发电。 3月4日,县各界人士和机关团体隆重举行慰问出征军人家属大会和抗敌阵亡将士 纪念祠落成典礼。4月2日,周恩来由省政府主席黄绍芬陪同到小顺,次日上午视察浙江铁工厂。 5月10日至6月10日,开展妇女剪发运动。 8月13日,《云和报》(三日刊)创办,35年5月停办。 9月25日上午8时,日本侵略军飞机2架首次轰炸县城,投弹2枚,炸毁电话局房 屋和民房18间,死3人,伤2人。 10月,浙江省第二儿童保育院在河上村建立。 30年2月,迁松阳。32年3月,复 迁云和小顺。11月迁平阳县。11月24日,省教育厅第四电影教育巡回施教队在县城大操场首次放映《平型关》 等3部影片。是年,小顺区为省建设厅特约经济建设实验区。29年5月撤销。民国29年(1940)年初,实行计口授盐,每月大人1斤,小孩半斤。 1月,小顺、赤石、象山等地农民进行低谷斗争。 春,三民主义青年团丽水分团云和分队建立。次年,改为浙江支团直属云和区队 2月1日,省民政厅医疗队改为云和县立卫生院。 4月4日,举行讨汪(精卫)锄奸民众大会。 5月1日,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工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21日下午,日本侵略军出动飞机11架次先后轰炸西郊、局村、木洋及石塘位 等地,投弹26枚,炸毁民房143间,伤1人。 6月2日上午,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第2分团团长陈忠态一行,抵云和慰问。 9月6日,复兴乡崇头村发生抢米风潮。 9月23日,甫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兼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陈嘉庚一行,到小顺铁工厂慰问10月,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工人口反对当局虐待工人,干涉抗日活动,举行罢工。民国30年(1941)7~8月,国民党云和县党部、三青团云和区队及县政府联合开展“清乡“活动,“清剿”中共游击队。9月26日,中共梅湾支部书记毛志明叛变,云东乡大部分共产党组织遭破坏。云东、芝石、三溪、复兴等乡暴雨,山洪暴发,继又虫害。损失惨重,民众饿死者甚众。民国31年(1942)2月,县总工会成立。5月,浙江省政府由松阳县迁至云和县。6月2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架次,轰炸云和县城,投弹3枚,炸死3人,炸伤15人,炸毁房屋7问。6月,中共处属特委机关从丽水市北埠迁至云和县山锦村。同年12月迁丽水市河边村。7月,日本侵略军出动飞机3架次,轰炸龙门、赤石,炸死工人,炸毁房屋8间。同月,英士大学迁云和县小顺,后迁泰顺县。专修科设象山、隔溪寮、长田村。8月1日晨,日本侵略军出动飞机12架次,轰炸云和县城,投弹50枚,炸死20人,炸伤4人,炸毁民房70间。同日上午10时,日本侵略军又出动飞机27架次,轰炸小顺、石塘、双港一带,投弹28枚,炸死1人,炸毁民房45间。8月2日晨,日本侵略军出动飞机12架次,轰炸小顺、双金、规溪等地,投弹7枚,炸死1人,炸毁民房168间。中午,日本侵略军又出动飞机12架次,轰炸小顺、长汀,投弹60枚,炸死9人,炸伤1人,炸毁民房35间。8月5日,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师和浙江保安第三团,在云和县与松阳县交界的方山岭,抗击企图入侵云和的日本侵略军二十二、一一五师团,歼敌千余人。10月,箬溪镇和南溪乡特约农户栽种蔬菜各100亩。11月,在箬溪镇郑家天井设立小菜场。是年,三民主义青年团浙江支团直属云和区队并入直属第三分团部。民国32年(1943)春,冯雪峰从上饶集中营脱险后到小顺浙江省第二保育院养病。1月,县国民教育实验区成立,实验中心设南溪乡中心学校,由著名教育家俞子夷任主任。 34年9月停办。3月12日,云和城郊惠云渠破土动工,11月竣工,次年元旦举行放水典礼。省政府主席黄绍城莅临剪彩并讲话。为当时全省最大水利工程。4月26日,云和水电厂在瓦窑村破土动工,11月建成,次年元旦发电。装机1台,容。4月28日,浙江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在云和召开。8月,县城、郊区发生鼠疫。至次年1月10日,鼠疫流行183处,染病745例,死亡536人。 34年8月,20多个村庄再度流行鼠疫。35年秋,始告消灭。9同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抵云和视察学校。9月18日,国民政府立法院视察团楼桐有等一行,抵云和视察浙江军政司法。是年,国民党在南溪乡试行《户籍法》。 34年全面施行。民国33年(1944)1月,县政府枪决汉好彭日新。同月,县政府规定农历元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为慰劳征属节。省政府在瓦窑村兴建民族复兴馆,次年落成。3月16日,开始实行土地所有权登记。4月8日,省教育厅在黄水难建立省立儿童教育馆。5月1日,龙泉县管辖的龙门乡和张源头、坟山两村划归云和县,云和县管辖的外王庄、武溪、丁村划归龙泉县。5月9日,浙江省社会处主办的云和夏令公园正式开放。5月,云和12名知识青年自愿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6月25日,季宽游泳池在瓦窑村建成。各月26日,芝石、云峰等乡饥荒,省赈济会拨款5万元。7月,召开县第一届参议员会议,成立县参议会。11月,人秋以来,发生虫灾、旱灾。受灾农田3.67万亩,减产22.5万公斤。12月8日,《东南日报》社迁云和县程宅村。次年8月迁杭州。12月,浙江省第一次国民教育研究会和全省中等教育会议在云和县召开。民国34年(1945)2月5日,城区附近农民举行庆祝农民节活动。2月上旬,连降大雪,一周为止,积雪深2尺,乡间茅屋大多倒塌,邮递、行旅停顿。3月29日,国民党浙江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云和召开。5月1日,省体育运动会在云和举行。7月,城郊瓦窑村装置自来水,供省机关入迁人员用水。同月,旱灾、受旱农田4万余亩,粮食减产7成,饿死422人,饿病4015入。9月3日上午8时,省政府机关与云和各界群众在公众体育场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抗战期间(1937~1945)全县征集兵员5690人,阵亡、病故478人。9月上旬,浙江省政府及所属部门开始陆续迁回杭州。12月,全县17589户,69337人。民国35年(1946)2月,浙江省立处州师范学校在云和创办,1949年8月迁丽水。3月,三民主义青年团云和分团成立。5月8日,美国粮食考察团会同国民政府农业农村部代表15人莅县调查视察。民国36年(1947)5月,饥荒,饥民以草根、树皮充饥。9月,中共云和县委在岗头庵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成立小顺、城南、城北、云景、赤石、梅源区委,建立云和县武装工作队。次年9月,武工队改编为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云和县独立中队。同月,三民主义青年团云和分团部并入口民党云和县党部。是年,米价逐月飞涨。到年底,每石竟达37万元,比1月份上涨7倍多。民国37年(1948)2月下旬,县政府成立“勘乱委员会”,“清剿”中共游击队。5月15日,县政府组织小学教育参观团,赴京(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参观。7月,浙江省调整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旧处属十县除青田、遂昌外划为第七行政督察区,署址云和,旋迁丽水。11月12日,浙南游击纵队一支队攻打赤石乡公所、警察所,击毙巡官1名。11月14日上午,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云和县独立中队配合浙南游击队、丽云游击队袭击悔源区公所,开仓济粮。冬,省立处州师范和云和简易师范学生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民国38年(1949)1月15日,丽云区武工队袭击县政府“剿共”据点包山,烧毁敌碉堡,缴获一批,开仓济粮7000多斤。3月12日,县独立中队在民兵配合下,击溃到严山、黄家地村“清乡”的国民党县自卫队,俘敌4人。15日,云和、景宁两县国民党县自卫队纠集300多人反扑,烧毁6户民房,掠夺人民财产。5月10日,云和县独立中队一分队在丽水市岭下河村民兵配合下,俘溃敌600多人,缴获机枪7挺、冲锋枪6支、步枪100多支和手榴弹,及其他军用品。5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解放云和县城。5月13日下午,中共云和县委机关干部和县独立中队全体指战员进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十二师九十二团会师。5月14日,云和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7月,改称云和县人民政府,隶属浙江省第七专区。5月21日、云和县人民公安局成立。7月,改名云和县公安局。5月23日,县公安局开始对原国民党、青年党、三青团等组织骨干人员进行集训。7月,首批43名南下干部抵达云和。是月,组建中共云和县委。同月始,开展减租减息,剿匪反霸斗争。至1951年4月基本结束。8月12日,县工作组和县大队在双金乡北溪村遭匪十一支队四大队偷袭,牺牲1人,受伤9人,损失枪支4支。8月,云和简易师范改名云和县初级中学。9月9日,十一支队匪首陈迪化率股匪400余人,在石塘马坑桥伏击从丽水护送物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5人被杀害,26人被绑架,抢去一批、人民币及其他物资。9月,县总工会(筹)成立。 1953年8月,改名县工会联合会(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