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招商视频
奋进遂川
地区
浙江省 > 丽水市 > 遂昌县
浏览量
1
发布于
2025-05-22 10:19:12
区县介绍

遂昌县,浙江省丽水市辖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仙 霞岭山脉横贯全境,呈中低山面貌,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千米,辖2街道、7镇、11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遂昌县常住人口为194385人。 遂昌县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82.3%,居浙江省前列。拥有原始森林一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以县级命名的森林公园一遂昌 国家森林公园。县域水质 优良,出境水质常年达II类以上。[1]境内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含晖胜境、乌溪江 湖南镇库区、妙高山公园、独山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山避暑胜地等自然景观和名胜 古迹。[2019年7月,遂昌县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妙高镇。该县三仁畬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浙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明42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繁衍。据考证,遂昌夏、商、西周时属越,春秋属姑蔑,战国越亡属楚;秦统一中国后,分郡县两级,属会稽郡太末县;西汉分三级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太末县。遂昌建县:《后汉书. 郡国志》刘昭注,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分太末县南部地始置遂昌县;《宋书.州郡志》载:“孙权赤乌二年(239年)分太末时更名曰平昌。”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平昌县以去十五里两山前后平叠如昌字,故名”。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复称遂昌。东汉末年,其时地广,约含今遂昌县和龙泉、庆元县大部,金华县(原汤溪县)部分地。  南朝属东扬州东阳郡或扬州东阳郡,变动频繁。隋开皇九年(589年)至大业元年(605年)撤县,属东扬州括州和东扬州永嘉郡。光绪《浙江通志》卷四载:“唐武德时复置寻省入松阳”。《旧唐书》载:“唐武德八年(625年)撤县入松阳”遂昌自隋开皇九年至唐武德的三十多年,据《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皆谓属处州。 唐景云二年(711年)遂昌县复置,属江南道括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贞元三年(787年)先后属江南东道括州,江南东道缙云郡、浙江东道括州、浙江西道处州、浙江东道处州。五代吴越国地,属处州。宋时属两浙路处州或浙东路处州。元时先后属江淮行省处州路,浙江行中书省处州府。明时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一载,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八、九两都与金华、兰溪、龙游县部分地置汤溪县。清时先后属处州府,浙江军政府处州军政分府。1912年属浙江省都督府,1914年属浙江省长公署瓯海道。1927年至1949年5月属浙江省第九(丽水)、第六(丽水)第三(衢州)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遂昌县城解放,属浙江省第三专区(1949年10月改称衢州专区),1955年3月改属金华专区。1958年10月松阳县并入。1963年5月改属丽水专区。1982年1月恢复松阳县,同属丽水地区(今丽水市)。  人文历史: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他的诗文和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作《牡丹亭》,一直享誉文坛、驰名海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六年(1598)任遂昌知县。在任五年,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深受遂昌人民的爱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弘扬民族文化,我县于1995年4月在县城建成“遂昌汤显祖纪念馆”。纪念馆面积800多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花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两个陈列厅,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第一陈列厅介绍汤显祖生平,重点介绍了汤显祖在遂昌的政教治绩,以及几百来遂昌人民对汤显祖的遗爱深情。第二陈列厅展示了汤显祖的艺术成就,以及历来对《牡丹亭》的演出、研究、评论的情况。好川文化,好川墓地位于浙西仙霞岭大山区——遂昌县三仁乡好川村岭头岗。墓地规模大,墓葬数量多,共清理墓葬80座。随葬品丰富,出土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等1062件(组),好川墓地的发现、发掘,展示了遂昌——乃至浙西南四千年前的文明史,是浙西南史前考古研究的重大发现与突破,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年代、分期和良渚文明演进方式、良渚文化去向以及后续文化等问题提供了一批十分重要的新资料,也为了解浙西南地区史前文化面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线索。1997年被评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提名荣誉奖。  独山村,是遂昌县西南山区乌溪江畔的一个古村落,1991年10月被列为浙江省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周围高山耸立,村前孤峰独峙,江水清流。是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昔日的古街、民居、石碑坊及塞门、塞墙,形成古朴的山区生活气息,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素有“明代一条街”之称。独山石牌坊,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距今四百多年,保存完整,独具明代风貌。该牌坊全部用花岗石建造,三间四柱五楼,歇山顶构造,飞构翘角,蔚为壮观。脊顶龙鱼吻饰,额坊浮雕龙凤瑞兽,工艺精湛,令人赞叹。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村口红色纪念建筑群,王村口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西南地区的重要集镇。1935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军浙西南,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如今当年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师部旧址、红军召开大会的宏济桥、天后宫均完整保存下来。1984年,粟裕同志逝世后,其骨灰撒在王村口月光山上,当地政府在月光山修建了公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为纪念碑题词,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白鹤尖建造红军纪念亭。王村口已成为遂昌县的邻近县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陈宅大屋,位于县城的明代建筑之一。 建于明代末期,主体三进保存完整,结构布局具有典型的明代风貌。是丽水市各县中保存完好的,并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面积】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13′~28°49′,东经118°41′~119°30′。县境极东至濂竹乡安门村黄长岗,极西至柘岱口乡际下村竹洋乌岗凹,极南至龙洋乡黄塔上村大高山,极北至北界镇登埠村猪凹岭。东靠武义县、松阳县,南接龙泉市,西邻江山县和福建省浦城县,北毗衢州衢江区、龙游县和金华婺城区,县域总面积2539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妙高街道,位于县境东部,海拔200米。县城距杭州296千米,距丽水96千米。龙丽高速公路和50省道、51省道穿境而过。【地形地貌】境内山地面积22.56万公顷,占88.83%,耕地面积1.03万公顷,占4.06%,水域面积1.8万公顷,占7.11%,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龙泉和福建浦城入境的仙霞岭山脉横贯南北,展布全县。境内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03座,其中1500米以上山峰39座。九龙山主峰海拔1724米,为浙江省第四高峰。【水系流域】全县共有河流1467条,河道总长度2838千米,分属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遂昌又被称作“钱瓯之源”。西北部的乌溪江、洋溪源、周公源、湖山源和桃溪、官溪、桃源,属钱塘江水系,流域面积1865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73.45%;东南部的南溪、北溪、襟溪、濂溪,属瓯江水系,流域面积674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26.55%。乌溪江是县境内最大河流。【气候特征】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白马山、南尖岩、九龙山等高山地区终年无高温天气,是夏季避暑胜地。极端最高气温40.6℃(2003年7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9.9℃(1983年12月31日)。县境雨量充沛,空间分布不均,县城年均降水量1559毫米,年均雨日175天。最多降水量2206.4毫米(2010年),最少降水量1038.6毫米(1978年)。最长连续降雨23天,最长连续无降雨37天。一日最大雨量140.8毫米(1997年7月9日)。主要降水集中在3月至9月,6月降水量最多。县城多年平均日照1755小时。平均霜期114.5天,无霜期251天。年平均降雪日数7.8天,最多28天(1983~1984),最少2天(1970~1971),积雪最大深度30厘米(1961年2月16日)。县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雨雪冰冻、春季低温阴雨、夏秋季高温干旱、汛期洪涝及局部冰雹、大风等。另外,由不利气象条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也较为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遂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呈现增加趋势。据史料记载,自宋、元以来,全县共出现较大水灾68次,旱灾59次,较大范围降冰雹26次。

【水资源】全县共有河流1467条,河道总长度2838千米。有市级河道松阴溪1条,总长11千米,县级河道乌溪江、高碧溪、濂溪等16条,总长34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7.88亿立方米。全县水域总面积71.891 平方千米,水域类型以河流、山塘、水库为主,平均水资源总量27.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4.7亿立方米。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4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6.5万千瓦,(不含乌溪江湖南镇水电站的6万千瓦)。全县共建成小水电站108座,总装机24.61万千瓦,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占总可开发量的92.86%。【国土资源】全县土地面积25.4万公顷,人均占有17亩,为全省人均占有陆地面积的4.7倍。地貌以中山为主,群山耸立,间有低山、丘陵、岗地和谷地。其中林业用地占84.71%、农业用地占8.7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10%、交通用地占0.37%、水域占1.85%,未利用地占3.20%。90%以上地面为植物或水面覆盖,生态环境优越。土壤种类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34个土属、70个土种,并有明显的分布范围。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土壤。黄、红壤土分别占全县土壤分布总面积的43%和48%,适宜发展林业生产和茶果等经济特产。水稻土占9%,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岩性土、潮土占土壤面积的0.25%,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无明显影响。遂昌是浙江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之一。已发现矿种30余种,矿床和矿点100多处,主要有金、银、铅、锌、钴、萤石和花岗岩等矿产,境内有二个萤石矿田(湖山萤石矿田和黄沙腰萤石矿田)和一处大型黄金矿山基地,是浙江省黄金、白银、萤石的主要产地。“十二五”期间,遂昌县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探明一批萤石、铅锌和地热等矿产地,新增萤石资源量500多万吨,新增铅锌矿金属量15万吨。地热矿产地2处,其中探明1处日出水量达1500吨/天,井口温度40.3℃,是浙江省近年发现一个日出水量最大,温度较高,具有开发价值的温泉。遂昌金矿在西块段发现Ⅴ-4矿体,增加黄金962公斤,银6.76吨,在中块段探明一处中型铅、锌矿产,铅锌金属量15万吨。全县现有矿山16家,独立选厂一家。其中金属类矿山2家,遂昌金矿为采、选、冶联合企业。萤石类矿山10家,配套选厂2家,规模分别为300吨/日和200吨/日。花岗岩建筑类矿山4家。此外,黄金和温泉旅游具有良好的矿业发展潜力。【农业资源】遂昌历属传统农业地区,长期以种植粮食为主,稻谷为大宗产品,其次为玉米、番薯、豆、麦、小米、荞麦等。茶叶为遂昌主要经济特产。近年来,遂昌大力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将之作为县域品牌来培育打造,出台《加快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的决定》,全县原生态农产品基地达100个5万多亩21个品种,先后打响了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七山头土猪肉、桃源尖高山蔬菜、北界红提、建洋稻米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原生态精品农业引领下,茶叶、竹业、生态蔬菜、生态畜牧业、水干果五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甘薯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做优。遂昌县先后获中国竹炭之乡、中国菊米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是全省最大的杂交稻制种基地,也是全省无公害高山蔬菜主产区。【原生态农产品】龙谷丽人茶 外形浑直似眉,色泽翠绿鲜润,香气清幽持久,冲泡杯中,茶芽直竖,似丽人曼舞,先后获国内外金奖10余次,获浙江十大旅游名茶称号,是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遂昌竹炭 遂昌竹炭系列产品以环保、健康、低碳的理念深受市场青睐,广泛应用于净化水质、空气,吸湿防汗,保鲜消臭,屏蔽电磁波等方面,是居家健康生活的必备之品。遂昌是国内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高山蔬菜 “桃源尖”高山蔬菜产自海拔890多米的石姆岩景区内,这里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基地栽培全部采用有机标准种植,采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等技术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杜绝化学农药的使用。“桃源尖”高山蔬菜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遂昌烤薯 遂昌烤薯选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心甘薯、紫蕃薯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口味自然纯正,风味别具一格。“黄沙腰”烤薯是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石练菊米 《增广本草纲目》记载:“菊米,处州出一种山中野菊,甚香且清圆黄亮,土人采其蕾干之,如半粒绿豆大,云:败毒,散疗,祛风,清火明目为第一,产遂昌石练山。”经开水冲泡,菊香四溢,沁人心脾,具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预防感冒的作用,是天然、健康的保健饮品。七山头土猪 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村庄,采用古老的熟饲喂养方式,以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牧草为原料,杜绝使用配合饲料和添加剂。生产管理运用质量追溯体系,从仔猪选购、饲养、防疫、出栏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户籍化”管理,确保了土猪的品质。北界红提 生长在北界镇桃源流域两岸。这里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红提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山泉清澈甘甜,所产红提水贮量丰富,含糖量高。金竹山茶油 原料为深山幽谷中的野生茶籽,分布在遂昌县西部高山地区金竹镇。山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需施化肥和农药,其营养成份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土壤。茶籽采用传统工艺,经冷榨、全物理提炼,是真正的纯天然、原生态食用油。湖山有机鱼 遂昌县境内的乌溪江库区水质清澄,无污染,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鳙鱼、鳜鱼、鲶鱼、鳜鱼、鲶鱼等数十个优质鱼类品种。库区特有生物资源溥皮蚤,是鱼类最优质的天然饲料。“湖山源”牌有机鳙鱼采取人放天养的自然生长模式,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有机鱼,被评为2010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黄泥岭土鸡 黄泥岭村位于湖山乡乌溪江畔,村庄依山而居,四周环水,黄泥岭村巧借天然隔离带,化劣势为优势,培育出原生态黄泥岭土鸡,这里的每一只鸡都有《生长记录》,进行户籍化管理。这里养殖的土鸡都是自家母鸡孵出的,放养在房前山后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早晚辅喂五谷杂粮,是原汁原味的农家土鸡。【林业资源】遂昌是浙江省传统林业大县和重点林区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2.1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1%,其中生态公益林1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58.8%,比重全省第一,建设规模全省第二。林木蓄积总量779万立方米,并以每年近25万立方米的速度增长。遂昌另有四个国有林场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全县有脊椎动物314种,隶属5纲29目81科202属,其中哺乳动物60种,鸟类143种,爬行类49种,两栖类34种,鱼类28种。无脊椎动物675种,隶属114科491属,其中蜘蛛类94种,昆虫类581种。常见有脊椎动物178种,其中哺乳动物43种,鸟类65种,爬行类29种,两栖类25种,鱼类1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云豹。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52科982属2419种,其中种子植物151科724属1766种,孢子植物101科258属653种。除少数为引种栽培外,绝大多数为本地自然分布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现存100年以上名木古树6281株。有全省最大的鹅掌楸,树龄200余年。

【生态优势】遂昌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82.3%,居浙江省前列。拥有华东地区几近唯一的原始森林——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国惟一以县级命名的森林公园——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县域水质优良,出境水质常年达Ⅱ类以上。境内地热资源丰富,湖山温泉单井日出水量全省第一。全县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926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00年前汤显祖笔下的诗句正是遂昌原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十三五”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大田村成为全国首个GEP、GDP双核算村,成立“两山银行”,设立全市首个亿元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基金,入选全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建设单位和县级GEP核算试点县,完成全国首笔公共机构会议碳中和交易。坚持不懈推进主城区、东城新区、仙侠湖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次夺得“大禹鼎”,县级饮用水源水质、各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100%,均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