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滨江区成立于1996年;2002年,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整建制合二为一,成立杭州高新区(滨江),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杭州高新区(滨江)行政区划面积72.2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67个建制社区和1个产业社区,常住人口53万人,平均年龄33.5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五次亲临高新区(滨江)考察调研,明确指出,“打造‘硅谷天堂’,过去是风景天堂,西湖天堂,下一步是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两次来到高新区(滨江)考察指导、出席重要活动。2015年在我区视察海康威视时,就发挥人才资源创新优势提出了殷切希望。 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在区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走出一条具有高新特质的创新发展之路。2015年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被列入全国十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建序列;2020年被纳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五。 2022年,实现GDP2184.8亿元,增长1.8%,总量保持全市第三,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78.9%;实现财政总收入433.62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756.4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元,产业投资(含滨富)首破百亿元,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列全市第一。 产业能级高。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走“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发展路径,已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生命健康和高端制造为新蓝海,电子商务、数字文化、金融科技等专业领域全面共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培育出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技术、新华三、浙江中控、恒生电子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领军企业,已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累计自主培育上市公司69家,居全省首位。 创新动力足。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10%,已经形成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以白马湖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平台为支撑,以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为重点,以56家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研究院、600余家省市研发中心为依托的“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连续两年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大力开展“天堂硅谷人才”五大行动,做强“5050计划”人才品牌,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不断深化人才创业、就业、生活“一件事”改革。近年来,年均新增各类人才3.5万人左右,人才总量超46万,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居全省前列,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指标居全省第一,着力高质量建设“数字人才集聚地”。 营商环境优。高新区(滨江)始终坚持“主动报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充分发挥国家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叠加优势,积极把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战略机遇,先后推出了商事制度、知识产权质押、行政服务“去中心化”、企业创新积分等一大批政务服务创新举措,持续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打造全省最优、全国领先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同时,我区不断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滨富特别合作区、滨萧特别合作园持续落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特色、滨江特点”的产业共富之路。 城市品质佳。高新区(滨江)是杭州亚运会的主场地,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亚运城市的定位,持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职住平衡城市环境。“大莲花”、“小莲花”已经成为大杭州新的城市封面,银泰城、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多点开花,“善育、优教、良医、宜居”成为高新区(滨江)竞争的软实力。全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跃居全省第一,省市医联体双覆盖、儿科医联体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创设产业园区嵌入式公办幼儿园。全国首推试点云守护“通学路”,缤纷、冠山等全省首批未来社区通过验收。“最美樱花跑道”和白马湖国际动漫节已成为我区文化名片,每年吸引上千万年轻人参与。2021年列“中国幸福百强区”榜首。
滨江区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地处北纬30°08′20.4″~30°14′20.4″、东经120°07′4.8″~120°13′55.2″。东、南面与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北干街道、城厢街道、蜀山街道及闻堰街道接壤。西、北濒钱塘江与杭州市西湖区、上城区隔江相望。境域东西最大距离 10.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10.4千米。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 72.2平方千米,钱塘江水域面积 1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15.7% ;内陆区域面积 60.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84.3%。其中:内陆区域内河道和湖泊面积 2.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3.6% ;林地面积 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4.2%。滨江区地处萧绍平原西,北靠杭州复向斜丘陵,南依浦阳江平原。境内以平原为主,有少量低丘,地貌类型单调,界线清晰。以西江塘、北海塘为界,分为里畈片地貌和沙地片地貌。里畈片位于老虎洞山、美女山、狮子山一线以北至西江塘北段一带,为由富春江、浦阳江挟带的泥沙和湖沼堆积形成的冲积-湖积平原,有星散分布的孤丘。平原表面平展,北部和西北部地势略高,为 6.2~ 6.8米,白马湖一带稍低,湖面常年正常水位 5.6米,格子状、枝杈状水系密布,由西向东汇注白马湖。沙地片分布于浦沿街道半爿山至西兴街道西江塘以北的南沙冲积-海积平原西端,呈东西向伸展,宽 2.6~4.8千米,由钱塘江、东海涌潮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平原表面微微起伏,南部地势略微高起,河渠纵横,池、井、浜散布。濒临钱塘江水域,地面略微高起,沉积物明显变粗,主要为细砂和粉砂,土质松散。
滨江区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本区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本区属越国。战国中期,楚威王(前339~前329年)灭越,遂为楚地。境域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会稽郡,境域属会稽郡。西汉初至元始二年(2)间,始建县,名余暨,境域属余暨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余暨为余衍。境域属余衍县。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称余暨,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会稽郡分为两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以东为会稽郡,余暨属会稽郡,隶属不变。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改名永兴,属会稽郡。境域属永兴县。西晋,属会稽郡。东晋太宁二年(324)改会稽郡为会稽国,永兴属会稽国,隶属不变。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会稽国复为会稽郡,至南朝终,永兴均属该郡,隶属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废永兴县建置,并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677),复设永兴县,属越州。期间废县89年。隶属不变。唐天宝元年(742),改永兴为萧山,越州亦改为会稽郡。境域属会稽郡萧山县。乾元元年(758),会稽郡又改为越州,中和三年(883)改越州为义胜军,乾宁三年(896)改为镇东军。或郡、或州、或军,萧山均其属县。隶属不变。五代时,萧山属吴越国镇东军。境域属镇东军萧山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镇东军仍改为越州。境域属越州萧山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改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均其属县。境域属绍兴府萧山县。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属该路,隶属不变。明太祖丙午年(1366),改绍兴路为绍兴府,萧山属该府,隶属不变。清按明制,萧山归属如旧。境域归属未变。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部将陆顺得(一作顺德)占领萧山,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改萧山县为莦珊县。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退出。境域属莦珊县。中华民国成立,撤销府一级建置,萧山为省直属。民国三年(1914),省下设道,萧山属会稽道,仍由省直辖。境域仍属萧山县。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萧山为省直属县,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1959年,改属杭州市至今(1987)。境域均有属萧山县。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87〕186号批复,同意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以原萧山县的行政区域为萧山市行政区域。翌年1月1日起始称萧山市,仍属杭州市。境域属萧山市。1996年5月9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萧山市的浦沿、长河、西兴3镇划归杭州市西湖区管辖{《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杭州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浙政发〔1996〕84号)}。5月24日,西湖区西兴镇的东湖、杜湖、湖头陈3个村划归萧山市城厢镇管辖{《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将杭州市西湖区西兴镇的东湖、杜湖、湖头陈三村划归萧山市城厢镇的批复》(浙民行字〔1996〕9号)}这次区划调整,萧山行政区划面积减少72.04平方千米。境域属杭州市西湖区。1996年5月8日,经浙江省政府批准,长河、浦沿、西兴3镇划入杭州市西湖区。境域属西湖区。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以西兴等3镇地域设滨江区,地域皆滨江,故名。境域属杭州市滨江区。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对1990年3月成立的高新区、1996年12月成立的滨江区,进行管理体制调整,合二为一,即“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实现城市和产业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政策叠加,迎来本区发展的新纪元。境域为杭州市滨江区 。2003年11月18日,根据浙政函〔2003〕191号批复,撤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滨江区政府直辖。同年12月3日杭政函〔2003〕170号批复,设立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街道驻地、管辖区域、四至界限与原建制镇同。境域为杭州市滨江区。滨江区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其中,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位于钱塘江北老城区原文教区一带,面积11.44平方公里,是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发源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滨江区于1996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开发区管委会与滨江区政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境域属滨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