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招商视频
瑞安马屿的招商宣传片
地区
浙江省 > 温州市 > 瑞安市
浏览量
7次
发布于
2025-05-22 14:27:24
区县介绍

地理环境   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陆域面积135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下辖9镇12街2乡。   瑞安地形属东南沿海丘陵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山区丘陵,海拔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部山区林地66万亩,森林覆盖率 32.3%,南部低山丘陵为主,为南雁山余脉,逶迤东行至大岙山,然后伏地入海,形成东海大陆架上的北龙列岛。东部沿海为冲积平原和海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飞云江在上游地区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桐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   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   地质史上的燕山晚期,地壳活动逐渐减弱,第四纪火山活动趋向宁静,瑞安境内的花岗岩地貌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经过长期的自然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造成了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西部山区峰峦叠翠,峡谷幽深,多奇峰异洞、飞瀑深潭;东部平原河网密布、低丘错落,一派水乡景象。瑞安地质比较稳定,历史上无火山、地震、断层、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记录。 气候特征   瑞安市气候条件是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境内常年平均气温17.9℃,北麂等海岛略低,为17.5℃,海拔400-800米的山区稍低,在14℃-16℃之间。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毫米,历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毫米。年内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降水高峰期3次,分别为3-4月春雨期、5-6月梅雨期及8-9月热带风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3%、26%、26.2%。   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年均风速1.9米/秒,瞬时最大风速16米/秒。   瑞安处于温州--汕头的台风地带,夏季台风众多。 地理位置   瑞安市位居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10分至121度15分之间,北纬27度40分至28度0分之间,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海岸线长20.36公里。瑞安市区北距温州市区34公里,距离省会杭州385公里,104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市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河流水系   瑞安全境江、河、湖水面面积为105728.55亩,密如蛛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瑞安全境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或瓯江水系,飞云江为我省八大水系之五,发源于浙闽交界的洞宫山,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主流长173公里,其中穿贯瑞安市境内74.8公里,流域面积1801平方公里,在上望、阁巷之间入东海。下游河段宽600~1000米,入海处宽达3公里。500吨级货轮能直达上海、宁波和福州等港。其主要支流有漈门溪、高楼溪、金潮港等分布在山区,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是该市修建小水电站的主要地区。   瑞平塘河、温瑞塘河位于飞云江南北两侧,瑞安境内长为3.28公里和20.4公里,是该市内河主要通道,也是粮食产区抗旱、排涝的重要水道。

历史沿革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泉山)南境置罗阳县,属会稽郡,设县治于北湖鲁岙(西岙、河埭桥一带),为瑞安建县之始。  太平二年(257),罗阳县属临海郡。  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太康四年(283),析安固县境南横屿船屯及其南境为始阳县(今为平阳、苍南县及泰顺县一部)。  东晋太宁元年(323),安固县治迁邵公屿。  隋开皇九年(589),省横阳入安固县,县属之。  开皇十二年(592),省安固县入永嘉县。  武德五年(622),以永嘉县置东嘉州,析永嘉县置安固、横阳等4县。  贞观元年(627),省横阳入安固。  大足元年(701),复析安固县置横阳县。  唐天复二年(902,一作天复三年),安固县改瑞安县。  南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统瑞安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两浙东路改江淮行省,瑞安府改为温州路,县属之。  元贞元年(1295),以瑞安县超五万户升州。明洪武二年,降瑞安州为县。  景泰三年(1452),置泰顺县,割瑞安义翔乡5都12里属之。  中华民国35年置文成县,析瑞安西部大峃、龙凤、金樟、峃口等10乡属之。  1949年5月10日,瑞安解放;5月14日,成立瑞安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9月5日,瑞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10月,改瑞安县人民政府为瑞安县人民委员会。  1955~1957年,北麂、北龙二乡曾—度划属洞头县。  1958年10月14日,文成县并入瑞安县,1961年8月10日(上级发文时间),文成县从瑞安县内析出。  1958年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迁到仓前街134号。  1969年1月,改瑞安县人民委员会为瑞安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瑞安县革委员会复置瑞安县人民政府;  1987年4月15日(国务院文件4月15日下达,7月1日召开撤县设市庆祝会,全市即日启用新印鉴)撤县设市(县级),置瑞安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不变。  1949—1996年,瑞安市(县)先后隶属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  1999年1月,市人民政府从仓前街搬迁到安阳新区新市政大院办公。  2001年仙岩镇、丽岙镇划属温州市瓯海区,塘下镇的梅头办事处划属温州市龙湾区。瑞籍名人  孙诒让,陈虬,黄绍箕,陈黻宸,金嵘轩,周予同,许璇,戴家祥,曾联松,缪天荣,缪天瑞,伍献文,陈兆复,伍荣生,孙义燧,方国洪,李毓蒙,郑剑西,邹梦禅,黄宗洛,姜嘉锵,蔡敬则,叶一源,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王执中,蔡幼学,叶适,曹豳,高则诚,卓敬,杨景衡,韩伟,姜立刚。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变化的新形势,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深入实施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奋力开创“十个共富新局面”。全年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1197.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3%。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6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4∶45.3∶52.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8446元,折合11663美元(按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7261折算),比上年增长2.0%。据公安部门统计,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5.40万人,人口出生率5.53‰,死亡率5.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0.9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上年为100)。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烟酒类、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价格、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2.5%、0.4%、1.6%、0.8%、4.5%、0.9%、1.9%、1.9%。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0%。二、农业和农村建设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林业产值0.49亿元,比上年增长9.2%;牧业产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渔业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产量3671.81吨,其中油菜籽产量3451.70吨;生猪出栏13.25万头,比上年增长0.7%;家禽出栏121.19万只,比上年增长2.8%;猪肉产量10283吨,比上年下降9.7%;牛肉产量672吨,比上年下降19.4%;羊肉产量74吨,比上年下降17.8%;水产品产量109697吨,比上年增长8.1%。2022年新增农机具1623台(套),发放购机补贴资金1128.70万元。建成农机服务中心5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0个、农艺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个、数字农机应用基地7个,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8%,粮食机械烘干率达95%,率温州之先创成省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巩固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推进农业“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个。推广垃圾分类合作社模式开展运维,全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村412个,覆盖率100%。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2.3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1.28亿元,比上年下降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7.59亿元,比上年下降10.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2.74亿元,比上年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轻工业产值345.82亿元,比上年增长0.7%;重工业产值8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四大主导产业(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时尚轻工)产值10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14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出口交货值19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新产品产值4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9.5%,比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9.03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全市1362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7家,较上年净增10家,合计实现工业产值7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2.6个百分点。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144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2.3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四、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7%,其中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5.5%,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22.1%,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18.1%,交通投资比上年增长2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9.1%。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234个,其中续建项目117个,开工项目117个。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中10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4个,50-100亿元(上限不在内,下同)的项目7个,10-50亿元的项目46个。全年完成重点工程投资284.64亿元,同比增长31.2%。截至2022年底有132个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27个工程已完工,如东新产城汀田小微园(二期)建设工程、第五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第五中学迁建工程、瑞湖公路(虹桥路至滨江大道段)改造提升工程等。五、国内贸易和旅游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销售(营业)额110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限额以上单位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9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0%;零售业销售额1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5.9%;住宿业营业额5.65亿元,比上年增长0.9%;餐饮业营业额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在限额以上单位中,汽车类零售额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85亿元,比上年下降2.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9.1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日用品类零售额5.62亿元,比上年增长91.3%;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5.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7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61.4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1.90亿元。六、对外经济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出口总额3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进口总额33.60亿元,比上年下降15.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8.23亿元,机电产品进出口227.42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13.8亿元。至2022年末,我市已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1880家,其中出口超500万元的企业848家,出口超1000万元的企业604家。我市共与189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关系,对亚洲市场出口160.52亿元,对欧洲市场出口111.61亿元。2022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3569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921万美元。七、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2022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33.5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9.757公里,一级公路里程115.832公里。今年完成61辆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9座、公交智能站牌18个,优化公交线路3条、公共停车位1373个、配建停车位5033个。农村公路新改建和路面维修里程130.23公里。全市已完成市域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建成7大枢纽站场(高楼站、马屿站、江南站、瑞祥站、陶山站、塘下站、湖岭站),现有市域城乡公交558辆,全市重点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出行分担率达到25%。2022年开工建设瑞湖高速、飞云江三桥南岸连接线飞云至仙降段,续建瑞平苍高速、104国道塘下至罗凤段、330国道场桥至罗凤段、S2线上盖物业、温瑞大道永宁大桥、龙瑞公路等项目。全市年末邮政局(所)共24家,邮政业务总量21.28亿元,快递业务量25192.8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2.1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1.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4.24万户,比上年下降7.1%;移动电话用户176.87万户,比上年增长0.2%;已有互联网用户194.90万户,比上年下降14.1%,其中宽带用户71.15万户,比上年增长10.7%,移动互联网用户123.75万户,比上年下降24.0%。2022年全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188.83万千瓦。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0.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其中工业用电54.2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202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2.71亿元,比上年下降23.4%,完成年度预算的9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01亿元,比上年下降21.7%(采用自然增长口径),其中税收收入50.80亿元,比上年下降29.0%,企业所得税收入8.42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18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民生支出108.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29.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比年初新增存款330.40亿元,同比增加166.18亿元。住户存款余额1690.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9%,比年初新增住户存款281.15亿元,同比增加174.4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150.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其中住户贷款1288.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62.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0%。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财产险保费收入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人身险保费收入2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支付财产险赔付10.66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3.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