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处北纬30°21′47″~30°38′29″,东经120°43′21″~121°02′55″,东濒杭州湾,西南临海宁市,北连平湖市和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 全县地形似一个顶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东西最宽处相距约31公里,南北最远处相距约33公里。海拔平均3~4米,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南部为平原孤丘区,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与海宁市交界的高阳山为县境最高处,主峰高251.6米;东部为平原海涂区,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西部为平原水网区,面积约占全县2/3。 全县陆地土地总面积584.96平方公里,海湾面积487.67平方公里。境内陆地海岸自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永乐村起至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东港村止,全长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市)。 海盐县地理位置优越,县城武原街道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杭州98公里。境内主要公路有01省道嘉兴东西大道、湖盐公路、盐嘉公路、嘉南公路、海盐大道、海王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等,等级公路总里程1004.2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0.40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总长1860.7公里,骨干河流有盐平塘、盐嘉塘、长山河、何家桥线、杭平申线海盐段、白洋河等。境内等级航道总长度239.2公里。公路、水路网络交织,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桥址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东港村。海盐枢纽连接杭浦、乍嘉苏、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3条高速公路,是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杭州湾第二座跨海大桥——嘉绍高速公路跨海大桥连接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大大缩短杭州湾南北两岸的时空距离。随着海盐港区、滨海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海盐县成为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交通节点和杭州湾北岸新兴港口物流平台。
[气候]海盐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高温累计日数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无霜期约为240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7小时。
海盐县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多年前,县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东汉永建一至六年(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故邑山旁(今乍浦附近)。东汉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东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嗥城(今海盐县武原街道东南)。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唐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明宣德五年(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1949年5月7日,海盐县解放。1950年5月,狮岭乡3个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海塘、元通3个公社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公社仍属海宁县。1983年,撤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3个乡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欤城、百步、长川坝、石泉4个乡撤乡建镇,欤城、长川坝更名为于城、秦山。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3个乡。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2018年,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全县8个镇调整为4个街道5个镇,即武原、西塘桥、望海、秦山4个街道,沈荡、百步、于城、澉浦、通元5个镇。【矿产资源】 海盐县矿产资源具开采价值的主要有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矿泉水和地热(水)。砖瓦用粘土已全面禁采;建筑用石料主要有凝灰岩、霏细斑岩,分布在南部丘陵,涉及秦山、澉浦、通元三个镇(街道);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澉浦一带,属第四系孔隙承压水。【粮食、蔬菜、水果】海盐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8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7.12万亩,已创成海盐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海盐农业经济开区(通元镇)、省级果蔬特色农业强镇(澉浦镇)。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有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480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5家,市级49家。全县有50亩以上蔬菜规模基地84个,面积1.8万余亩;主栽品种有包心菜、青菜及菜苔等叶菜类3663公顷,茄果菜瓜类726公顷,水生蔬菜586公顷和大棚设施蔬菜366公顷;瓜菜主导新品种30种,主要包括“浙农6号”鲜食大豆、“冬绿”甘蓝、“上海青”“苏州青”青菜、“浙樱粉1号”“黄妃”樱桃番茄、“红颊”“章姬”草莓等。食用菌品种主要有蘑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姬菇等。全县现有葡萄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品种为阳光玫瑰葡萄,亩均产值达3.8万元,已成立海盐县葡萄产业联盟,发布海盐葡萄新形象。2022年“海盐葡萄”入选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并踏上和谐号高铁在全国宣传推广,知名度明显提高。目前,海盐有绿色食品27个,有机农产品3个,是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养殖业】海盐县有5家生猪规模养殖场,采用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在线操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痕迹化检疫监督,能有效保障肉类消费安全;发展生态湖羊养殖,全县存栏湖羊50头以上规模户34家。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82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5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万余吨,名优池塘养殖面积888公顷,养殖主导品种有中华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4个。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累计完成部、省级水产健康示范场创建24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4家。【农林畜名特产】 海盐县有农产品注册商标2172件。其中,“膳博士”“一星”“味之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海盐葡萄”“通元湖羊”“海盐大头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62件,其中国家级品牌6件、省级品牌15件、市级品牌41件。【旅游景区】海盐县沿杭州湾北岸形成黄金旅游带。南北湖景区为中国唯一融湖、山、海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北湖曾获“浙江最美名湖”(十大名湖)称号,南北湖景区被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选入2015—2016年度省级风景名胜区“美丽景区”名单。海盐绮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绮园旅游文化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省级生态旅游区,与南北湖景区形成海盐“两日游”旅游精品线路。海盐美丽乡村“五味村”景区获“2015年度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核电城”红色旅游景区、杭州湾跨海大桥综合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