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是台州市最北边的一个县,西枕天台山、北接宁波、南邻台州市区。三门湾口有三山矗立,形成三道航门,故名三门湾,三门县因此而得名。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下辖6镇1乡3街道,总人口44万。2022年,三门GDP达到332.63亿元,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增速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0%、6.4%,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二、第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1万元、3.27万元,居浙江山区26县前列。 三门是一座红色之城。1928年5月26日爆发的三门亭旁起义,打响了浙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为浙江解放第一县,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赤胆忠诚、一心为民”的革 命精神已经 深深融入三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三门是一座港湾之城。早在1916年,孙中山先生视察三门湾时,将之称为“实业之要港”写入《建国方 略》,开启 了三门开发开放湾区的百年梦想。近年来,三门县先后纳入省内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实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加快打造万亩千亿级湾区大平台,“4+3+X”产业不断壮大,健跳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正式获批国务院,百年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三门是一座鲜甜之城。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拥有海水养殖面积20万亩,因为三门湾海水盐度适中,微生物富集度位居全国海域前列,所以盛产鱼、虾、贝、藻、蟹5大类200多种小海鲜,味道也非常鲜甜可口,特别是三门青蟹、跳跳鱼、望潮等都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都曾亮相《舌尖上的中国》。近年来,三门县充分发挥小海鲜的鲜甜优势,打造了“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被评为中国小海鲜之乡、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三门是一座康养之城。生态优美,水质优良率和空气优良率均在95%以上,是国家生态县、全国首个气候康养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由陆望海,166个珍珠般的小岛星罗棋布,木杓的阳光沙滩,蛇蟠的千洞石窟,都能让人有舒适的滨海体验;由海向陆,红色亭旁、畲风海润、古色横渡、橘香花桥、湫水氧吧,也是处处如诗如画。三门人民诚挚邀请四方游客来三门,享受“慢生活”,品尝小海鲜,畅游鲜甜之旅。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三门20周年。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跑线上,三门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笃定决战决胜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奋力推动现代化新港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以更好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人民的深切期盼。
浙江三门,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界临海市。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和沿海丘陵平原区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天台山脉由西南入境,湫水山在中部蟠结耸峙。全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072平方公里,海域5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7千米。下辖6镇1乡3街道,人口44.6万。三门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16.6°℃,年均降水量166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三者配合良好,适宜多种作物、果树生长,利于多熟制农业的发展。境内海天雄奇,山川神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青蟹、缢蛭、望潮、跳跳鱼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素有“三门湾、金海滩”之美誉。三门县因濒临三门湾,县以湾定名。据民国《三门年鉴》记载:“惟三门县之名称,因该处地滨三门湾而定,而三门湾则因该湾有三门山而名。”又据民国26年(1937年)浙江省建设厅调查报告称:“南田与象南半岛之间有港曰‘箸鱼洋’,其西口入湾处二山并峙,中流划水为三,故有三门湾之名。”二山即坦塘岛与高塘岛之间的三门山列岛之饭甑山岛、庵山岛,二岛矗立,形成航门三条,故名三门湾。三门历史沿革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为越国地。战国为东越地,隶属楚国,秦为东越地,隶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以东瓯地建回浦县,治章安,时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东汉光武时(25-57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时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大帝时(222-252年),分章安县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三门为临海县境地,属会稽郡,隶扬州。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时属临海郡,隶扬州。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勤县八百户,临海县安北乡二百户,置宁海县,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临海郡。隋开皇九年(589),撤宁海县并入临海县,属处州。今三门为临海县地。炀帝大业元年(605),时三门为临海县地,属永嘉郡。唐武德四年(621),分临海县,复置宁海县,治海游。武德七年(624),废宁海县并入章安县。武德八年(625)又废章安县,并入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地,属台州。唐永昌元年(689),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宁海县城),时三门又分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宋、元、明、清,均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初时,三门仍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元年(1912),分象山县地设南田县,治樊吞,县以主岛南田岛命名。民国29年(1940)7月1日,撤销南田县,以其全部区域6个乡镇,并划宁海县东南18个乡镇及临海县东北隅5个乡,设置三门县,隶属第7行政督察区。县治初设健康塘,9月移海游。1949年2月17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配合地方武装,解放三门县城海游镇及亭旁镇,同日成立中共三门县委和三门县人民政府,为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1954年5月26日,撤销台州专区,三门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57年7月13日,恢复台州专区建制,三门县回属。1958年10月4日,三门县建制撤销,原三门县辖区并入临海县。撤销台州专区,改属温州专区。1962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台州专区(驻临海)及三门县建制,属台州专区。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三门县属之。1978年9月,改置台州地区行政公署,三门县属之。1983年5月,宁海县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管辖。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台州市(地级)。三门县隶属台州市。2001年11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机构精简的精神,撤销原坝头乡、中门乡,并入亭旁镇,全县共设置10 个镇、4个乡(共8个居委会、511个行政村)。它们是:海游镇、珠香镇、沙柳镇、亭旁镇、六敖镇、健跳镇、横渡镇、肛浦镇、小雄镇、花桥镇、高视乡、沿赤乡、泗淋乡、蛇盘乡。海游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11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台州市《关于要求调整三门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2013年11月18日,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三门县《关于要求调整三门县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调整后,三门县辖区由原先的10镇4乡变为6镇1乡3街道。现三门县辖3个街道,6个镇,1个乡: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珠悉镇、亭旁镇、健跳镇、浦坝港镇、横渡镇、花桥镇、蛇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