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面积 兰溪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光绪《兰溪县志》开宗明义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洵不诬也。”婺、衢两江在兰阴山麓汇成兰江,北行至梅城汇新安江而称富春江,继续北行,至富阳以下,称钱塘江。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0″至29°27′30″,东经119°13′30″至119°53′50″。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 兰溪地处金衢盆地北缘,地质学上称为“绍兴--江山深断裂带”,地层展布相当齐全。岩体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侵入岩体和次火山岩体。地质构造属浙江西部扬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带诸暨衢州凹陷。板块构造属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市境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稳定地区。 境域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余脉。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区汇成兰江。境内衢江长23.3千米,金华江长12.4千米,兰江长22.5千米。衢、婺、兰三江在市境有13条一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兰江流域面积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4.92亿立方米,共有8个规范化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芝堰水库,钱塘垅水库,城头水库,荫坑垅水库,包坞水库,鲤鱼山水库,洪垅水库,双牌水库),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市境气候属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秋高温,冬春偏寒,梅雨伏旱明显。7-9月常受台风影响。兼具盆地气候和垂直分布特征。境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022年年末森林面积6.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4%。 市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其中红壤、岩性土各占总面积28%,具有很大改良潜力,水稻土约占总面积4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市名由来】 城西南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茞(Chen),溪以兰名,县以溪名,故名兰溪。 【政区沿革】 春秋属越国,战国为楚地。秦时属会稽郡乌伤县。东汉初平三年(192年)析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属长山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长山为吴宁县,属吴宁县;十八年改为金华县。唐咸亨五年(674年)八月析金华县三河戍地置兰溪县,时为上县,隶属婺州;天宝十三年(754年)析县北通化乡(今梅江镇)归属浦阳县(今浦江县);大历十三年(778年)升为紧县。宋熙宁六年(1073)升为望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不辖县的州,隶属婺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复为兰溪县,属金华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县南龙岩乡全部、太平乡的29都和横山乡的33、34都归属新置的汤溪县(今金华婺城区)。明、清和民国初期均为一等县。1914年6月置金华道,道署驻兰溪。1916年移驻衢县。1927年废道制,兰溪直属于省。1932年6月浙江省实行行政督察区划,兰溪属第八区。1933年9月置兰溪实验县,为全国四个优秀实验县之一。1934年8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1个县,区公署驻兰溪。 1937年改兰溪区为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地迁至金华。1949年5月6日兰溪隶属浙江省第八行政区,原汤溪县所辖下王和中洲2个乡仍析归兰溪;6月辖城区、万坛、游埠、永昌、女埠、马涧6个区;9月增设厚仁区;11月特设兰东区,划城区范围设立兰溪市,12月撤销兰东区。1950年6月撤兰溪市建制,并入兰溪县,同时增设兰西乡和香溪乡(后改为洲上区);10月底全县农村29个乡划建为85个乡、1个镇,城区分城中、城南和城北3个镇,共设7个区、4个镇、85个乡。1955年10月改称兰溪县人民委员会;11月撤城区及所辖城中、城南、城北3个镇,设立城关镇。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万坛、兰西、永昌、洲上区,保留游埠、厚仁、女埠、马涧4个区,全县86个乡镇撤并为35个乡。1957年10月恢复永昌、万坛两个区,永昌区辖温塘、汪高、杨塘、永昌、诸葛、双牌6个乡,万坛区辖下余、灵洞、板桥、黄家4个乡,岩山乡划归女埠区,官塘、洲上2个乡划归马涧区,城关镇直属县。1958年8月至11月撤区并乡,农村32个乡合并为6个乡,成立7个人民公社。1959年12月撤销浦江县,所属梅江公社划归兰溪县。1961年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设7个区,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51个公社。1968年12月改称兰溪县革命委员会,时辖50个公社、1个直属公社。 1980年9月恢复兰溪县人民政府。1983年5月至7月,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分别建立乡人民政府和乡人民公社,乡人民公社成为乡政府领导下的经济组织。全县辖7个区、2个镇、54个乡。1985年4月撤销蜀山、宋宅、白枣、双溪、渔塘下5个乡设横溪镇;5月15日撤兰溪县,设立县级兰溪市;11月撤游埠乡,所属17个村并入游埠镇,永昌、诸葛、女埠、马涧、香溪5个乡改设为建制镇,年末辖7个区、8个镇、43个乡。1988年9月圣山乡改为圣山畲族乡。1991年10月厚仁乡改为建制镇,至此全市有7个区、9个镇、42个乡(包括水亭畲族乡)。1992年3月撤上华、游埠、永昌、女埠、岩山、马涧、梅江7个区,将原有51个乡镇扩并为兰江、游埠、永昌、诸葛、女埠、马涧、香溪、马达、黄店、墩头、横溪、厚仁12个镇,柏社、灵洞、孟湖、赤溪、官塘、张坑、下陈、白沙、石渠、芝堰、横木、朱家、水亭畲族13个乡;兰江镇设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郊6个办事处。2001年撤兰江、厚仁镇,张坑乡和永昌镇16个村、女埠镇15个村合并设立云山、兰江、城南3个街道。 2004年4月撤芝堰、朱家乡并入黄店镇;撤石渠、横木乡并入马涧镇;撤下陈乡并入柏社乡;撤横溪、墩头镇,白沙乡合并设立梅江镇;撤官塘乡并入香溪镇;撤马达、永昌、女埠镇,孟湖、赤溪乡,城南街道,合并设立上华、永昌、赤溪、女埠4个街道。年末辖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6个镇;灵洞、柏社和水亭3个乡。2007年11月恢复重设横溪镇。2012年末辖兰江、云山、上华、永昌、赤溪、女埠6个街道,游埠、诸葛、黄店、香溪、马涧、梅江、横溪7个镇,灵洞、柏社、水亭3个乡,共16个乡级政区;辖有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46个村民委员会,共670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407个居民小组,5046个村民小组。 2016年底,兰溪市行政村撤并后,行政村数量从原来的646个调整为3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