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招商视频
和美东阳
地区
浙江省 > 金华市 > 东阳市
浏览量
8次
发布于
2025-05-23 10:52:42
区县介绍

东阳地处浙江省中部,市域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常住人口108.8万。2022年实现GDP 761.4亿元、增速3.2%,完成财政总收入13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66位、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4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2位、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14位。 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建县,1988年撤县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三乡一城”的美誉。 “婺之望县”指东阳是繁华重要之地。唐朝时期,国家将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京都所治为赤县和京之旁邑为畿县,接下来等级最高的就是望县。东阳自唐朝升级为望县,之后历朝历代均为望县。 “歌山画水”指东阳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东阳“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山水如歌如画,境内有浙中第一高峰—东白山,金华两个最大的水库—横锦、南江水库。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左右。 “三乡一城”指东阳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影视文化名城”。 东阳是著名的“教育之乡”。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历史上,东阳进士题名共有305人。早在1989年,《人民日报》赞誉东阳“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三十年后,东阳人才呈现“十百千万”的盛况,有东阳籍院士14人,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人,博士1300多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10000多人。 东阳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东阳古民居建筑以东阳木雕为主,融竹编、石雕、砖雕、堆雕等装饰艺术为一体,形成了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体系,卢宅肃雍堂、杭州胡庆余堂等都是东阳古民居建筑的杰作,其中卢宅肃雍堂纵深320米,堪称“中国民间第一宅”,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说。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建筑再创辉煌,先后被命名为省首批“建筑强市”“中国建筑之乡”。全市现有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7家、一级72家,累计创鲁班奖50只。 东阳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早在1915年,东阳木雕和竹编工艺制品双双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东阳木雕列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世佳作颇丰,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航归》、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同心共筑中国梦》、人民大会堂《锦绣西湖》,以及G20杭州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木雕装饰等,均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东阳竹编巧夺天工,是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永久保存。全市现有亚太手工艺大师3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人,省大师48人,被称为中国木雕红木家具之都。 东阳是著名的“影视文化名城”。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先后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圆明新园等30多个大型实景基地和130余座高科技大型室内摄影棚,形成了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拍摄全场景;还是全国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现有影视企业1700余家,华谊兄弟、唐德影视等全国排名前十的影视企业八家入驻横店,全国每年拍摄的古装剧七成出自横店,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迈向新征程,东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干快上、奋进赶超,努力以“两确保、三突破、六更高”的奋斗成果,加快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两个先行”贡献东阳力量。 【市名由来】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阳”作为县名由来已久。东阳建县始于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时称“吴宁县”,取“吴地安宁”之义,治所在水门村(也作大门村)。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在长山县(今金华)。《方舆胜览·婺州》载:以郡“在金华山之阳,縠水之东,因名东阳”。东阳一名始此,隶扬州。吴宁县遂属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垂拱二年(686年),析义乌县东冲要地及废吴宁县故地置东阳县。唐《元和郡县志·婺州》《旧唐书·地理志·婺州》均有“取旧东阳郡名”之记载。县治即今吴宁街道。属婺州,隶江南道。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建市。   【市树市花】 1992年2月28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审议,命名樟树为市树,月季为市花。樟树又称香樟树,别名:香樟、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属樟科、属常绿大乔木,高10~55米左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是南方城市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月季又称月月红,蔷薇科,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花。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日照年平均日照2002.5小时,最多年2693.9小时(1963),最少年1752.1小时(1970)。7月份日照最多,多年平均266.5小时,最多月值355.8小时(1964年7月)。2月份日照最少,多年平均104.5小时,最少月值35.2小时(1982年2月)。年平均日照率45%,月平均日照率7-10月50%以上,其余各月35-46%。气温分布海拔150米以下的西部河谷平原年均气温16.8-17.4℃。海拔150-400米的中部低山丘陵年均气温15.8-16.7℃。海拔400米以上的东部山区年均气温13.9-15.7℃。1964-1988年5个地方的月均气温分列于下:1965-1988年观测,最冷月平均气温,西部平原4.4℃,中部丘陵3.5℃,东部山区2.0℃;最热月平均气温,西部平原29.6℃, 中部丘陵29.2℃,东部山区27.3℃。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7.2-29.5℃。吴宁镇29.3℃,西部平原29.0-29.5℃,中部丘陵28.0-29.0℃,东部山区27.2-27.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9 ̄5.1℃。吴宁镇4.7℃,西部平原4.1-5.1℃,中部丘陵3.5-4.4℃,东部山区2.9-3.0℃。年极端高温38.2-41.1℃。吴宁镇41.0℃,西部平原41.1℃,中部丘陵40.7℃,东部山区38.2℃。年极端高温38.2-41.1℃,吴宁镇41.0℃,西部平原41.1℃,中部丘陵40.7℃,东部山区38.2℃。年极端最低温-10.3-14.2℃。吴宁镇-10.3℃,西部平原-10.9℃,中部低山丘陵-12.8℃,东部山区-14.2℃。积温省区分浙南、浙北气候的5300度积温线恰从境中部通过。1965-1988年,光照年均辐射量98 ̄110千卡/平方厘米,东部少于西部,高值在7、8月,低值在12、1月。常年稳定通过0℃以上积温6276℃,持续期358天,与全年累计温度6286℃接近。0℃以上积温分布自西而东在6376-5077℃之间。10℃以上积温在5060-5459℃之间。地理位置东阳市位于北纬28°58′08″~29°29′55″,东经120°04′17″~120°44′03″。地处浙江省中部、金华市东部。东、东南与磐安县相邻,南、西南与永康市接壤,西、西北与义乌市相连,北与诸暨市毗邻,东北与嵊州市为邻。东阳市人民政府驻江北街道江滨北街18 号,距金华市区62.16 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1.6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6.1 千米,总面积1746.81 平方千米。东阳境内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54.19%,平原占总面积的30.85%。会稽山、大盘山、仙霞岭延伸入境,形成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的地貌。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山峦自东向西,将境域分为南乡和北乡。境内最高峰东白山,主峰称太白峰,位于虎鹿镇北部边境会稽山脉,海拔1194.6 米。全市最低点白云街道吴山村,海拔67 米。境内主要河流东阳江、东阳南江主流走向从东向西,经婺江、兰江流入钱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