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是1999年六安撤地建市设立的市辖区,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国土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山区、岗区、湾畈各占1/3,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住人口92.42万人,是典型的革命老区、生态大区、发展新区。 生态环境优美。这里气候温润、景色怡人。地处江淮分水岭,年均温度15.5℃,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全国投资环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区拥有4个4A级风景区,跻身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红色文化厚重。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封地于此。革命战争年代,30万儿女英勇捐躯,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里”,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走出了32位裕安籍开国将军,为新中国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绿色资源富集。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主产区,也是六安“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绿色发展核心区和主战场,优质水稻、畜禽、水产等大宗产品品质优良,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油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全区创建30万亩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绿色蔬菜高产高效示范县区、全国油茶产业先进县区。 发展潜力无限。这里发展快速、充满希望。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了新时代绿色振兴美好裕安建设的新突破,2018年评为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2019年度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二类县区表彰。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6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3亿元,同比增长23.8%;外贸进出口总额26567万美元,同比增长4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8%。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2.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4元,同比增长6.9%;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18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增长7.4%。
裕安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尧、舜时期,这里为东方偃姓部落所居,其首领皋陶佐舜、禹治天下。建六国,春秋为楚地。公元前 221 年,始置六县,楚汉相争之际淮南王英布建都于此。公元前 121 年,刘庆立为六安王,建六安国。唐为盛唐县,宋为六安县,元、明、清为六安州,民国为六安县。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政府曾一度迁驻于此。裕安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涌现出英布、喻仁、喻杰、许继慎等英雄人物,是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徐海东大将夫人周东屏的故乡。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裕安籍开国将军有 32 位,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裕安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总面积 1926 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黄巢尖海拔 583米。地貌大体分山地、丘岗和湾畈三种,各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境内山脉均为大别山余脉。除青山乡和城南部分村属长江水系外,其余均属于淮河水系。全区有 8 个乡镇属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区域,主要河流有老淠河、淠史杭总干渠和东西汲河贯穿全境。裕安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土壤为黄棕壤、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 (岩) 土、草甸土、水稻土 7 类,既适合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又适宜松、杉、茶叶、油桐、油茶等实用林和经济林木繁衍。全区有1328 种植物,200 余种野生动物,其中稀有濒危植物 20 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