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招商视频
铜陵市区招商宣传片
地区
安徽省 > 铜陵市 > 郊区
浏览量
7次
发布于
2025-05-26 15:16:28
区县介绍

铜陵市郊区概况   铜陵市郊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是著名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依山襟江含湖,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良。区域面积57775.88公顷,人口近25万人,现辖五镇(大通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铜山镇)一乡(灰河乡)两个办事处(桥南办、安铜办),下辖62个行政村、14个社区、3个居委会。   郊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铜陵的门户枢纽。紧临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著名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也是铜陵连接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枢纽。宁安高铁、沪渝高速、铜九铁路横贯东西,铜陵长江大桥、京台高速和即将开工建设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畅通南北,池州九华山机场距离主城区仅20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其中铜陵港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万里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对外贸易良港,也是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

 郊区历史底蕴深厚,是铜陵的文化源泉。境内拥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和悦老街、南泉禅寺以及白浪湖、祠堂湖、陈瑶湖等主要景点。现存圣公会天主教堂钟楼、大通龙泉井、大通日报馆旧址、八角亭等重点文物。其中,大通始现于西汉时期,古名“澜溪”,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建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为安徽的“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称。陈瑶湖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存有鲁生烈士墓和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周潭汤家墩遗址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对研究江淮地区商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南泉禅寺始建于唐代中后期,因创建人普愿禅师而名播禅林,在东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力。2012年,九华山大觉禅寺住持宗学法师发愿重建南泉禅寺,并获批重建。  郊区矿产资源丰富,是铜陵的工业重地。辖区有皖能电厂、铜陵海螺、富鑫钢铁、有色铜山铜矿、安庆铜矿等众多大型工矿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建筑开发企业10家,较大规模专业市场5家。郊区经济开发区是全省首个私营工业园区,目前规划面积已达到5.74平方公里,包含私营工业园、大通工贸园、横港物流园三大园区,拥有企业600余家。

 郊区发展环境优越,是铜陵的创业福地。矢志不渝营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新能众创空间、金诚担保等载体平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为现代管理人才、运营策划人才、专业服务人才提供最优环境。实施招商全程代理、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帮扶等“暖企服务”工程,畅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绿色通道”,努力把郊区打造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创业福地。  近年来,郊区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暨绿色建材、大健康和文化旅游、港口物流暨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安徽开源金属产业园成为内陆第二家、全省第一家废七类“圈区”管理拆解园区;铜陵长江外贸码头获批建设全国第二家、皖江沿岸第一家进境水果口岸;市委市政府正积极打造的江北港区也坐落我区境内。铜都大道沿线桥南汽车4S店集群等专业市场陆续建成。大通大院生姜、老洲枞阳媒鸭、陈瑶湖糯米、周潭特色养殖、灰河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态势良好。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站、信息化社会管理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建设全面建设,覆盖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渔民上岸工程”,347户渔民迁入新区。大通古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特色小镇,大通古镇风景区获批国家4A级风景区。创新村级权力“1+3”管理模式、建立“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不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基层党建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郊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省“平安县区”、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郊区人民将在中央、市委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建设富有特色的产业强区,打造铜陵跨江发展的战略支点,扩投资、强产业、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谱写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建设新篇章!  郊区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