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右江区是百色市政府所在地,是百色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区辖4镇3乡2个街道,122个行政村(社区)847个自然屯1481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3717.7平方公里,总人口47.32万人,城镇化率74.33%,辖区内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民族和睦相处。 【历史底蕴】境内有距今约80万年前的“百色手斧”和百谷、枫树岛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60处,证明右江区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古为百越之地,秦属象郡,唐属岭南西道邕州总管府所辖,元时称天州,明时分属田州、泗城州和镇安府所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析置的百色厅,次年建百色城,光绪二年(1876年),百色厅改升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最早建制是民国二年(1913年),废百色府置百色县。1929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1983年10月百色县改为百色市;2002年10月,撤销县级百色市设立右江区。建城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土地气候作物】地处低纬,在北纬23°33′—24°18′,东经106°07′—106°56′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1℃,年均降水量1068毫米,年日照时数1633小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气温变化较为平缓,开春早,山区冬暖夏凉,河谷冬暖夏热,霜期短,作物生长季长,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盛产芒果、柑橘、甘蔗、油茶、八角、澳洲坚果、蔬菜等农产品,是全国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全区林地面积达450.34万亩,森林面积419.53万亩,森林覆盖率81.4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407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煤、锰、硅、钛、黄金、辉绿岩等20多种;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107.17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71.84万千瓦,可开发量69.282万千瓦;有独具特色的“邓小平足迹之旅”、百色起义纪念公园、大王岭原始森林景区、福禄河休闲养生瀑布群景区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全国“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设施环境】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市重点高中3所;医疗卫生机构26个,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医疗卫生条件良好;建有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广西特色旅游名村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3个,成功创建了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国“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蝉联九届全国“游泳之乡”殊荣,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五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示范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殊荣。
【经济概况】享受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多项优惠政策叠加。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364.15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1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184.95亿元,同比增长2.8%。财政收入13.88亿元。近年来,右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围绕“一地三区四核心”发展定位,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农业产业】立足本地资源,因村因户施策,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围绕“稳粮食、优水果、保甘蔗、重油茶、强养殖”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23.4万亩,粮食总产量7.27万吨。建成那禄油茶产业示范区等4个自治区五星、四星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阳圩澳洲坚果和大楞海升柑橘等现代生态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区(场)。累计建成各类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38个,其中自治区星级示范区4个,市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24个,村级示范点105个,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5个。全区102个行政村均发展有村级“3+1”主导产业,创建有百色芒果、六沙桔乐园、有机山茶油、龙川茶油、生态黑猪、元香鸡、六苜鸡、汪甸瑶山土鸡、龙停跑山土鸡、龙川清水鸭、龙川好香米、永乐碧湖胖头鱼、大楞蜜薯、安村沃柑、大王岭蜂蜜、泮水驮安黄金百香果等地域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蔬菜生产】全力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四塘、阳圩、永乐、龙景、汪甸等6700亩常年蔬菜基地的基础上,争取面上农户能种尽种,引进广西深百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等合作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建成龙川设施蔬菜基地2200亩、大楞龙和蔬菜基地1000亩、汪甸塘兴蔬菜基地兴1200亩、永乐华润小镇蔬菜基地980亩、四塘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1500亩等基地,全区供应粤港珠澳大湾区、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初步形成。2022年,右江区蔬菜种植面积22.45万亩,产量48.15万吨。【水果生产】以打造“百色芒果”品牌为核心,以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载体,通过实施广西“优果工程”和百色市百万亩芒果产业发展工程,促进芒果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引进农业企业,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引进西瓜凤梨、释迦果、百香果、牛油果、菠萝蜜、澳洲坚果、四季香水柠檬等名特优水果品种种植,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2022年右江区水果总面积48.90万亩,其中芒果39.83万亩、柑桔类5.30万亩、其他水果(火龙果、百香果、杨梅、葡萄等)3.77万亩。右江区芒果万亩以上连片有澄碧湖芒果产业示范区、阳圩农垦农场片区、四塘镇百兰片区,柑橘类2000亩以上连片有六沙柑橘产业示范区、大楞海升柑橘产业示范区。获得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星级一个、四星级三个。2022年水果总产量41.01万吨,其中芒果33万吨。水果总规模位于百色市各县(市)前列,形成了芒果“一枝独秀”,柑橙、百香果、火龙果、葡萄等“百果飘香”的水果产业新格局。【甘蔗生产】以糖业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糖料蔗产业转型发展,加大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力度,激发蔗农发展糖料蔗产业信心。2022年,糖料蔗种植面积16.58万亩,其中新植(翻种)2.18万亩,2022-2023年榨季糖料蔗总产量45万吨。目前全区种植糖料蔗7750户,其中脱贫户2200户,面积2.58万亩,2022年脱贫户人均售蔗收入6904.63元。【八角生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抓好八角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右江区八角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塘镇、龙川镇、永乐镇、汪甸瑶族乡、阳圩镇、大楞乡、泮水乡等7个乡(镇),采用“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村企共建、合作开发分成模式,引进企业在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创建八角低产林综合改造示范基地,示范面积4000亩,辐射面积20000亩。2022年,全区八角种植面积23.6万亩,八角产量7018.98吨,同比增长5.2%;2023年预计八角产量7400吨。【油茶生产】围绕“新种低改并重、扩规提效并行”的发展思路,加快低产林改造,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鼓励油茶精深加工发展,成功打造那禄高产油茶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富林香花油茶产业现代化示范区,持续抓好龙川凤禄油茶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2022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28万亩,油茶籽产量17478.8吨,同比增长5.9%;预计2023年油茶面积29.15万亩,产量18000吨。【畜禽养殖】依托牧原右江一场、农垦、亚胜、旺瑶、富凤等养殖龙头企业进驻带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创建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2022年右江区畜禽规模养殖场(企业)29个,生猪存栏9.3949万头,出栏16.1282万头,家禽存栏371.4842万羽,出栏1005.3万羽,牛出栏1.172万头,羊出栏3.065万只。【渔业生产】发挥水面资源优势,在巩固池塘、小型水库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和适度发展陆基圆池等设施渔业,形成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渔业发展新格局。2022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89820亩,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23万吨,产值近2亿元。其中大水面产量达4000吨,产值6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