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在县 · 产业政策 | 2023年推行97项改革举措 其中29项为先行先试 亦庄营商改革“试验田”再升级
发布时间 2024-06-22 15:51:07
扫码打电话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标题: 2023年推行97项改革举措 其中29项为先行先试 亦庄营商改革“试验田”再升级
所属行业: 其他行业
图文介绍:
京技管发〔2023〕13号
工委、管委会各机构,驻区各职能机构,各街道、各相关单位:
经工委、管委会同意,现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23日
(此件正文公开,附件不予公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
为加快落实《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更大力度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将经开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立足经开区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以提升广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创新和服务企业为核心,持续开展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保障充分的产业发展环境、畅通便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环境、宜业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六大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营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一是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将试点范围向生产性服务领域延伸,不断扩展企业自主选择办理事项范围。二是深化“首席审批师”改革,继续在工程建设和准入准营两大领域扩大办理事项范围,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建立标准化地址数据库,对地址信息进行比对,企业无需提交住所证明材料,即可办理营业执照或相关许可证件。四是简化个体工商户变更企业手续,变更后企业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字号、成立日期等事项保持不变,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五是充分发挥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试点行政许可预审咨询,助力生物医药企业高效办理行政许可审核。六是创新许可核查机制,在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环节试点推行远程视频踏勘。七是探索新型食品生产许可“一品一策”,填补新型食品审查依据空白,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许可。
2.提升投资建设审批效率
一是按照“一企一册”原则,编制规划管理服务手册,明确新建工业项目规划指标等全过程审核要点,减少企业跑动次数。二是开展工业用地使用权带设计方案供应,推广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机制,探索将改革适用范围扩展至社会投资非工业项目。三是进一步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实行试点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健全承诺公示、全过程监管、结果复核、信用评价等配套机制,提高以承诺制方式开工项目比例。四是全面梳理已承接市级赋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现场勘查、会议审查、征求意见等环节,进一步精简会议审议和专家审查次数,压减办理时限。五是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全面梳理优化区级工程建设领域测绘环节、标准,强化“多测合一”成果全流程共享应用。六是试点实施投资项目招标方案核准改告知承诺制改革。
(二)营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
3.加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一是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加快推动形成创新梯队“雁阵式”发展格局。二是继续实施“白菜心”工程,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加快建设标杆孵化器,认定一批创新孵化载体,支持引导科技孵化行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合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研究成果加速转化。
4.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建设,争创“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吸引数据领域企业落地经开区。二是研究布局公共算力平台、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提升国家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适配能力,强化产业数字化的支撑能力。三是支持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四是发挥元宇宙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体验中心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验证、适配及场景运营验证服务。
5.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推动设立若干专项基金及市场化子基金,加大力度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吸引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项目落地。二是通过引导基金、股权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投资力度,提升科技企业研发创新活力。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四是鼓励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通过碳排放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碳资产,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五是联合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解决轻资产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6.增强人才磁场吸引力
一是发布实施“人才十条”2.0版政策,集中优质资源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高能级平台,配套关键资源要素,形成人才创新创业的系统性支持。二是开展以“为用人主体授权”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加大对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突出能力、业绩、贡献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高精尖产业人才认定标准,深入实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和重点产业领域专项引才,加快聚集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高精尖产业人才雁阵。五是培育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卓越工程师。
7.做好空间要素充分保障
一是加快新扩区土地一级开发,制定实施《亦庄新城城市更新实施办法》(2.0版)政策,释放高质量产业空间,助力高精尖产业落地。二是持续开展用地改革,推行混合用地出让和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年内实现试点项目落地。
8.做好资源能源供给保障
一是探索前置办理施工临电服务,在重点项目土地出让前初步拟定施工临电供电方案,实现土地摘牌即可通电。二是坚持分质供水,加快高品质再生水厂建设,稳步推进高品质再生水替代微电子产业自来水,为产业项目提供优质水资源。三是积极引入优质低碳绿色热源,保障企业供热需求。四是出台优化工业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方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基础设施与项目投产同步推进。
9.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三区”部门协同,推进“港镇融合”,优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高效解决新扩区企业诉求,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二是加强与“三城”科技协同,做实源头成果对接承接机制,为企业提供产业化落地土壤,年内新增“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0个;三是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搭建京津冀产业协同数字平台,支持区内企业布局京津冀,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供需对接等渠道。
(三)营造畅通便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10.提升跨境贸易服务能力
一是依托贸促机构、海外招商代表处,拓展与主导产业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交往渠道,为企业提供合作需求信息。二是探索建立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助力联盟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推广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智能审批,对经过风险评估的企业产品卫生检疫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四是积极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配套实施汇总征税、多元化税收担保、容错机制等制度,提高进出口货物口岸放行效率。
11.加强国际贸易金融服务
一是支持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二是支持银行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汇率避险中心”,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避险能力。三是鼓励银行为涉外企业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实现一个账户进行多币种资金结算、交易查询、资金管理等业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12.提升国际人才服务温度
一是建设百万平米国际人才社区和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营造国际化人才发展氛围。二是推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实现境外人才医疗费用实时结算。三是不断优化多语种国际人才服务,为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居留许可提供便利。四是加大APEC商务卡对企业人才国际交流支持力度,压减办理签证时间,提高进出境便利。
13.开展国际化风貌建设
一是增设双语或多语标志标识、智能导视系统等国际化设施,营造无障碍国际语言环境。二是持续优化经开区外文网站,打造营商、投资、法律、人才、旅游、生活等领域特色栏目,建设“北京亦庄”公众号英文版。三是建设元宇宙T1线、空天城堡等城市文化设施,构建科技范城市标识。四是支持引进国际性展会品牌,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赛事、论坛活动,营造国际化合作氛围。
(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14.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高质量建设迎商中心,将迎商中心打造成为经开区“一站式入区服务集成平台”。二是加强政务服务品牌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支服务意识佳、综合能力强的窗口服务队伍,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围绕企业办事的关键、高频、疑难环节,推出一批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四是推动政务服务向街道、亦企服务港赋权赋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五是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事项范围,年内在京津冀经开区层面新增20个“跨省通办”事项。六是强化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字政务场景应用。基于“京通”构建政务服务旗舰店,提升政务服务好办、易办服务体验。
15.优化纳税服务便利度
一是推进高效智慧服务,升级完善智慧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智慧服务。二是推行电子税务“定制e服务”,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纳税人涉税需求和风险点,主动精准推送适配政策,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涉外税收服务,为外资企业、外籍个人以及“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化、定制式税收服务特色产品。
16.优化政策环境建设
一是构建普惠性政策体系,年内出台15项促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二是深化自动驾驶领域政策创新和场景应用,出台面向乘用车、重型卡车、巴士等车型的测试运营管理政策。三是拓展惠企政策移动端服务,优化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编制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提升政策普惠性和知晓度。四是推广预兑现、即申即享等多种政策兑现模式,提升兑现服务效率。
17.提高对企服务质量
一是统筹用好“服务包”和亦企服务港工作机制,推进重点企业走访、政企对接,高效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二是探索建立企业分级分类认定、培育、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品牌建设。三是强化政策主动服务,加快政策数字化和产业“政策包”精准推送,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政策解读会,提升政策触达率。
(五)营造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环境
18.构建新型监管执法体系
一是加强“审管执信”平台建设和数据动态更新共享共用,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审管执信”衔接。二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领域综合执法清单在实验室、物业公司等场景应用。三是继续推行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在电梯等场景开展“6+4”综合监管改革。四是完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实施平台经济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9.探索信用+场景应用
一是探索信用+审批改革,分级分类实施“简化审批”“告知承诺”等审批模式,为信用良好企业提供便捷审批。二是开展信用+金融试点,鼓励银行为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增加授信额度。三是探索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进一步便利企业上市、融资等经营活动。四是深化信用+政策兑现,完善违诺认定标准、失信惩戒等制度,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让信用良好企业快享政策红利。
20.加强企业产权保护
一是建立版权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版权咨询、业务培训、作品登记、推广运用和版权维权等专业化服务。二是设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探索建立调解速裁一站多元解纷机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三是加强与北京市各基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为企业和园区提供法律咨询、法务培训、司法建议等高质量法律服务,提升企业纠纷化解率,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六)营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21.打造畅行亦城
一是建设路网综合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拓展绿波通行范围,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提高通行效率。二是扩大无人接驳车等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及商业化运营范围,增加运营车辆数量,提升出行便利度。三是推动停车场建设,年内新增300个停车位。
22.打造文化亦城
一是深化“科技馆之城”建设,推动线下科技馆开放服务,年内打造10家线上可浏览、可互动、可体验的云上科技馆。二是继续办好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自动驾驶嘉年华等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三是推进“书香亦城”建设,打造综合性文化中心和特色阅读空间,提升全民阅读氛围。
23.打造教育亦城
一是探索新校共建、自办校模式,大力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供给。二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年内新增600个学前学位,满足学前教育需求。三是加快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培养集成电路急需紧缺高端人才提供支撑。
24.打造健康亦城
一是举办经开区全民健身体育节、经开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暨北京市第七届外企职工运动会,引导全民健身运动,营造全民运动氛围。二是利用公园绿地、空闲边角地、疏解腾退空间等资源,新建小型开放式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部门责任
充分发挥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建立任务清单,不折不扣推进落实。
(二)坚持服务企业,鼓励改革创新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主动担当、大胆创新,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做实做优企业服务。落实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在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中积极作为、拼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狠抓政策落地,强化监督落实
开展“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定期调度推进改革任务、评估改革成效。大力开展“局处长走流程”和常态化暗访调研,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和困难问题解决,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对因不作为、慢作为导致营商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强政策解读,做好宣传推广
围绕企业群众关切,利用“尚亦城”平台、“亦庄发布”、迎商中心、亦企服务港等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及时总结经验亮点,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发挥先试先行和示范引领作用
工委、管委会各机构,驻区各职能机构,各街道、各相关单位:
经工委、管委会同意,现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23日
(此件正文公开,附件不予公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
为加快落实《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更大力度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将经开区打造成为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进一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立足经开区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以提升广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创新和服务企业为核心,持续开展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保障充分的产业发展环境、畅通便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环境、宜业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六大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营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一是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将试点范围向生产性服务领域延伸,不断扩展企业自主选择办理事项范围。二是深化“首席审批师”改革,继续在工程建设和准入准营两大领域扩大办理事项范围,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建立标准化地址数据库,对地址信息进行比对,企业无需提交住所证明材料,即可办理营业执照或相关许可证件。四是简化个体工商户变更企业手续,变更后企业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字号、成立日期等事项保持不变,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五是充分发挥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试点行政许可预审咨询,助力生物医药企业高效办理行政许可审核。六是创新许可核查机制,在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环节试点推行远程视频踏勘。七是探索新型食品生产许可“一品一策”,填补新型食品审查依据空白,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许可。
2.提升投资建设审批效率
一是按照“一企一册”原则,编制规划管理服务手册,明确新建工业项目规划指标等全过程审核要点,减少企业跑动次数。二是开展工业用地使用权带设计方案供应,推广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机制,探索将改革适用范围扩展至社会投资非工业项目。三是进一步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实行试点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健全承诺公示、全过程监管、结果复核、信用评价等配套机制,提高以承诺制方式开工项目比例。四是全面梳理已承接市级赋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现场勘查、会议审查、征求意见等环节,进一步精简会议审议和专家审查次数,压减办理时限。五是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全面梳理优化区级工程建设领域测绘环节、标准,强化“多测合一”成果全流程共享应用。六是试点实施投资项目招标方案核准改告知承诺制改革。
(二)营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
3.加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一是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年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加快推动形成创新梯队“雁阵式”发展格局。二是继续实施“白菜心”工程,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加快建设标杆孵化器,认定一批创新孵化载体,支持引导科技孵化行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合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研究成果加速转化。
4.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建设,争创“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吸引数据领域企业落地经开区。二是研究布局公共算力平台、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提升国家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适配能力,强化产业数字化的支撑能力。三是支持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四是发挥元宇宙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体验中心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验证、适配及场景运营验证服务。
5.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推动设立若干专项基金及市场化子基金,加大力度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吸引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项目落地。二是通过引导基金、股权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投资力度,提升科技企业研发创新活力。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四是鼓励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通过碳排放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碳资产,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五是联合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解决轻资产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6.增强人才磁场吸引力
一是发布实施“人才十条”2.0版政策,集中优质资源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高能级平台,配套关键资源要素,形成人才创新创业的系统性支持。二是开展以“为用人主体授权”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加大对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突出能力、业绩、贡献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高精尖产业人才认定标准,深入实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和重点产业领域专项引才,加快聚集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高精尖产业人才雁阵。五是培育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卓越工程师。
7.做好空间要素充分保障
一是加快新扩区土地一级开发,制定实施《亦庄新城城市更新实施办法》(2.0版)政策,释放高质量产业空间,助力高精尖产业落地。二是持续开展用地改革,推行混合用地出让和土地使用权分层出让,年内实现试点项目落地。
8.做好资源能源供给保障
一是探索前置办理施工临电服务,在重点项目土地出让前初步拟定施工临电供电方案,实现土地摘牌即可通电。二是坚持分质供水,加快高品质再生水厂建设,稳步推进高品质再生水替代微电子产业自来水,为产业项目提供优质水资源。三是积极引入优质低碳绿色热源,保障企业供热需求。四是出台优化工业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方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基础设施与项目投产同步推进。
9.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三区”部门协同,推进“港镇融合”,优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高效解决新扩区企业诉求,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二是加强与“三城”科技协同,做实源头成果对接承接机制,为企业提供产业化落地土壤,年内新增“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0个;三是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搭建京津冀产业协同数字平台,支持区内企业布局京津冀,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供需对接等渠道。
(三)营造畅通便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10.提升跨境贸易服务能力
一是依托贸促机构、海外招商代表处,拓展与主导产业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交往渠道,为企业提供合作需求信息。二是探索建立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助力联盟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推广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智能审批,对经过风险评估的企业产品卫生检疫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四是积极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配套实施汇总征税、多元化税收担保、容错机制等制度,提高进出口货物口岸放行效率。
11.加强国际贸易金融服务
一是支持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二是支持银行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汇率避险中心”,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避险能力。三是鼓励银行为涉外企业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实现一个账户进行多币种资金结算、交易查询、资金管理等业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12.提升国际人才服务温度
一是建设百万平米国际人才社区和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营造国际化人才发展氛围。二是推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实现境外人才医疗费用实时结算。三是不断优化多语种国际人才服务,为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居留许可提供便利。四是加大APEC商务卡对企业人才国际交流支持力度,压减办理签证时间,提高进出境便利。
13.开展国际化风貌建设
一是增设双语或多语标志标识、智能导视系统等国际化设施,营造无障碍国际语言环境。二是持续优化经开区外文网站,打造营商、投资、法律、人才、旅游、生活等领域特色栏目,建设“北京亦庄”公众号英文版。三是建设元宇宙T1线、空天城堡等城市文化设施,构建科技范城市标识。四是支持引进国际性展会品牌,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赛事、论坛活动,营造国际化合作氛围。
(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14.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高质量建设迎商中心,将迎商中心打造成为经开区“一站式入区服务集成平台”。二是加强政务服务品牌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支服务意识佳、综合能力强的窗口服务队伍,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围绕企业办事的关键、高频、疑难环节,推出一批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四是推动政务服务向街道、亦企服务港赋权赋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五是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事项范围,年内在京津冀经开区层面新增20个“跨省通办”事项。六是强化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字政务场景应用。基于“京通”构建政务服务旗舰店,提升政务服务好办、易办服务体验。
15.优化纳税服务便利度
一是推进高效智慧服务,升级完善智慧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智慧服务。二是推行电子税务“定制e服务”,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纳税人涉税需求和风险点,主动精准推送适配政策,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涉外税收服务,为外资企业、外籍个人以及“走出去”企业提供便利化、定制式税收服务特色产品。
16.优化政策环境建设
一是构建普惠性政策体系,年内出台15项促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二是深化自动驾驶领域政策创新和场景应用,出台面向乘用车、重型卡车、巴士等车型的测试运营管理政策。三是拓展惠企政策移动端服务,优化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编制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提升政策普惠性和知晓度。四是推广预兑现、即申即享等多种政策兑现模式,提升兑现服务效率。
17.提高对企服务质量
一是统筹用好“服务包”和亦企服务港工作机制,推进重点企业走访、政企对接,高效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二是探索建立企业分级分类认定、培育、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品牌建设。三是强化政策主动服务,加快政策数字化和产业“政策包”精准推送,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政策解读会,提升政策触达率。
(五)营造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环境
18.构建新型监管执法体系
一是加强“审管执信”平台建设和数据动态更新共享共用,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审管执信”衔接。二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领域综合执法清单在实验室、物业公司等场景应用。三是继续推行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在电梯等场景开展“6+4”综合监管改革。四是完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实施平台经济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9.探索信用+场景应用
一是探索信用+审批改革,分级分类实施“简化审批”“告知承诺”等审批模式,为信用良好企业提供便捷审批。二是开展信用+金融试点,鼓励银行为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增加授信额度。三是探索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进一步便利企业上市、融资等经营活动。四是深化信用+政策兑现,完善违诺认定标准、失信惩戒等制度,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让信用良好企业快享政策红利。
20.加强企业产权保护
一是建立版权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版权咨询、业务培训、作品登记、推广运用和版权维权等专业化服务。二是设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探索建立调解速裁一站多元解纷机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三是加强与北京市各基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为企业和园区提供法律咨询、法务培训、司法建议等高质量法律服务,提升企业纠纷化解率,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六)营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21.打造畅行亦城
一是建设路网综合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拓展绿波通行范围,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提高通行效率。二是扩大无人接驳车等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及商业化运营范围,增加运营车辆数量,提升出行便利度。三是推动停车场建设,年内新增300个停车位。
22.打造文化亦城
一是深化“科技馆之城”建设,推动线下科技馆开放服务,年内打造10家线上可浏览、可互动、可体验的云上科技馆。二是继续办好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自动驾驶嘉年华等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三是推进“书香亦城”建设,打造综合性文化中心和特色阅读空间,提升全民阅读氛围。
23.打造教育亦城
一是探索新校共建、自办校模式,大力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供给。二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年内新增600个学前学位,满足学前教育需求。三是加快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培养集成电路急需紧缺高端人才提供支撑。
24.打造健康亦城
一是举办经开区全民健身体育节、经开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暨北京市第七届外企职工运动会,引导全民健身运动,营造全民运动氛围。二是利用公园绿地、空闲边角地、疏解腾退空间等资源,新建小型开放式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部门责任
充分发挥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建立任务清单,不折不扣推进落实。
(二)坚持服务企业,鼓励改革创新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主动担当、大胆创新,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做实做优企业服务。落实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在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中积极作为、拼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狠抓政策落地,强化监督落实
开展“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定期调度推进改革任务、评估改革成效。大力开展“局处长走流程”和常态化暗访调研,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和困难问题解决,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对因不作为、慢作为导致营商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强政策解读,做好宣传推广
围绕企业群众关切,利用“尚亦城”平台、“亦庄发布”、迎商中心、亦企服务港等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及时总结经验亮点,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典型经验,发挥先试先行和示范引领作用
联系人
中国市县招商网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