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是黔川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遵义连接成渝的桥头堡、贵州通江达海的前沿窗口,是贵州省倾力打造的7个黔边经济带之一,周边集聚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大缩短与重庆、成都等西南地区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商流、物流、人流与日俱增。全县幅员面积3128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近80万人。因生态之美而誉“绿洲”;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而称“红城”。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组织的对2021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我县被评为贵州省唯一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的县。同时,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督查情况报告》中,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成效被列入全省唯一一个生态环境领域的正面典型案例通报表扬。
习水“红、绿、白、黑”四色资源各具魅力、交相辉映。一是红色的文化。习水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书写了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最得意之笔”。拥有四渡赤水纪念馆等17个红色场馆,以及青杠坡革命烈士陵园等24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资源丰富。二是绿色的生态。全县森林覆盖率63.22%,拥有13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5万公顷地球北纬28°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川秀美,飞鸽云海、赤色丹霞、千年杉王、荷塘苗乡等景区景点星罗棋布,让人流连忘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幽凉爽,四季宜人,是黔川渝县域结合部的避暑胜地、旅居家园。三是醇香的白酒。“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这联诗充分印证了习水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如今,习水是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县规模白酒企业15家,产品达130余种。习酒是中国驰名品牌,以习酒为代表的习水产区酱香酒声名远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是丰富的能源。全县已探明矿产27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高达52亿吨,已探明储量27.06亿吨,可开采储量16.38亿吨,煤层气储藏量达1000亿立方米,素有“黔北煤海”之称,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境内新增探明页岩气储量330.48亿立方米。
近年来,习水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聚焦“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探索以打造千亿级中国式现代化白酒产区样板为依托,构建具有习水特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69.80亿元,同比增长6.7%,排全市第5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4.26亿元,同比增长4.2%,排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排全市第9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4%,排全市第1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54亿元,同比增长21.7%,排全市第2位;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27.62亿元,同比增长13.5%(税收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2.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80亿元,同比增长12.8%,排全市第13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7.36亿元,同比增长31.2%,排全市第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完成327.7亿元,同比下降0.5%,排全市第15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完成384.01亿元,同比增长11.2%,排全市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61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4元,同比增长8.6%,分别排全市第1位和第4位。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从2022年的第85位上升至第74位。